01'16''

安全成低空发展重要基石 无人机飞行总量达民航100倍 通讯连续性、信号干扰等待解|一探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安全问题已成为低空应用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在 2025 数字低空大会上,业内表示,安全已成为低空发展重要基石,未来无人机飞行总量将达到民航100倍,在庞大的需求下,“覆盖连续性不足” 与 “地面基站干扰”等问题有待破解。

149 06-27 15:31
01'00''

张一鸣“重回一线”?知情人士:不存在 业内:以前见张一鸣要排队一个月 现在AI创业者约见只需一周

对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重回公司一线”的说法,6月20日,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存在’重回一线’的说法。目前张一鸣仍然base在新加坡,花大量时间和研究人员打交道。”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张一鸣一直很关注AI业务。目前经常往返新加坡和北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参加一次seed核心技术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业内人士表示,张一鸣其实一直在一线,只是现在的重心重新回到了国内。

238 06-20 20:45
00'57''

实现“意念”控制“动作” “跨过”坏损的运动环路 脑机接口进入应用渐行渐近|一探

从灵长类实验到人类临床应用,中国脑机接口技术正迎来关键跨越。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中,“北脑二号” 成功实现猴子颅内植入,通过捕捉神经电信号,使猴子仅凭意念就能控制光标追踪目标、操作机械臂抓取草莓。研发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复刻 “北脑一号” 无线技术,加速推进人体试验与临床落地。这款具有高复杂度与侵入性特点的设备,未来有望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功能重建、脑卒中康复辅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大脑皮层受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184 06-19 23:23
00'52''

人工智能最大落地场景? 李想:未来5-10年一定是汽车 自动驾驶要跑在完全国产操作系统上

在人工智能加速向物理世界渗透的当下,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作出前瞻性判断,他认为未来 5-10 年,汽车将成为人工智能以机器人形态落地的最大应用场景。同时他警示,若未来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跑在有后门的非国产操作系统,产业规模扩张将伴随系统性安全风险。

64 06-18 21:13
01'31''

真无人 全天候运营! 已应用于机场 园区 电站 矿区 中国无人驾驶正加速出海|一探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不断迭代,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活动中看到,驭势科技的无人大巴车配备8个激光雷达与16个摄像头,构建360度感知矩阵,结合自主研发算法,实现了35公里时速下的无人驾驶安全运行,可完成巡线避障、车路协同等复杂功能,目前已在机场、矿区等场景实现全天候无人化运营。同时,中国无人驾驶车正在加速出海。

88 06-18 15:12
00'59''

AI照见更微观的世界! “所想即所见”成为现实 10 秒就能重建心脏 3D 模型|一探

在“ 2025 智源大会”上,大模型正在赋能着医疗科技的创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展示了便携式脑电设备的神奇应用,它借助大模型,能将脑电数据转化为图像和语音信息,为疾病诊断等提供有力支持。而依托于医学影像处理大模型,仅需 10 秒就能完成心脏的三维重建,从解剖结构到细胞功能,再到亚细胞层面的信息,都能清晰呈现,如同赋予了医学影像 “透视眼”。

218 06-06 21:14
01'05''

1000块钱平板毛利只有十多块钱 平台收费名目繁多商家直呼 “吃不消”! 业内:《指南》有望拨乱反正

电商平台收费乱象丛生,以一款千元平板为例,去掉平台扣点、延保服务费及虚拟赠品等费用,再算上物流等成本后,毛利仅十块钱。

56 05-26 21:01
00'44''

“看房积极性上升 刚需下手果断了” 中介称咨询量、带看量上升15%-20% 北京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攀升|一探

随着本周降息等楼市利好政策落地,北京楼市供需两端呈现显著活跃迹象。第一财经记者走访房产中介门店了解到,近期门店咨询量及带看量较此前增长15%-20%,购房者看房积极性明显提升。其中,刚需群体反应尤为迅速,购房周期也从以往3-4个月缩短至1-2个月,部分优质房源甚至在挂牌15天内就可能完成成交。

90 05-23 18:37
01'16''

“618”买买买抢先开启 平台告别复杂套路 “简单优惠更能吸引消费者”|一探

今年的618购物节来得比往年更早,与以往电商平台推出的满减等营销套路相比,今年不少平台都选择了直降、打折等更加简单直接的优惠措施。同时,业内表示,今年国补政策加码,也进一步激发618消费热情。年中大促已开启,消费者会“为何而来”呢?

7 78 05-16 14:50
01'09''

商家:外卖订单每月亏45% 监管约谈 平台大战摁下暂停键? 业内:“三国杀”还会持续 |一探

当消费者沉浸在外卖平台补贴带来的低价狂欢时,行业深处的矛盾已悄然激化。不少商家透露,尽管门店同时入驻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平台,但外卖业务每月亏损幅度高达45%。商家的困境只是外卖行业 “价格战” 乱局的冰山一角。面对行业乱象,5月13日傍晚,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三大外卖平台。随着监管约谈,外卖战局将走向何方?

101 05-14 18:22
01'23''

线上直降2500元 iPhone16Pro能参加国补了 苹果出货量已“七连跌” |一探

ID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iPhone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9%,遭遇连续七连跌。

8 133 05-13 22:27
01'13''

“10万+”豪宅拉动北京楼市 北京3月前四项目均价都在9万以上 高端盘成今年市场主流?|一探

今年一季度北京的新房市场持续升温,并且高端豪宅成为拉动销售主力。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北京的楼盘发现,去年年底开售的部分高端楼盘,于今年四月初已实现全部去化,成交均价11.5万-12万左右,高端盘会成为今年市场主流吗?

107 04-17 21:35
02'50''

美关税 “风暴” 来袭 贸易商:大概率会涨价 专家:美国通胀率或上升1个百分点以上|一探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4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对欧盟、英国、瑞士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加征不同程度关税。对此,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制定应对举措,包括反制措施。国内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称目前订单量尚未明显变化,但加征关税后大概率会涨价,最终会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咨询机构分析师则认为,从全球来看,加征关税会推动物价上升,导致消费需求萎缩,且高关税加剧经济不确定性,也会遏制消费意愿。

168 04-03 14:28
01'35''

极氪副总裁:“补能”将是新能源车竞争下一个主战场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行业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用户体验的 "深水区",补能场景将成为下一阶段核心战场。

98 03-28 19:01
01'12''

记者实地探访 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已开建 传闻拟扩建地块紧邻其东侧 |一探

近期,有消息称,小米集团将扩大其在北京建设的第二座电动汽车生产工厂的规模。去年,小米集团以8.42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亦庄地区购买了53公顷土地用于建设第二汽车工厂,该工厂计划于今年内完工并投产,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近期有消息称,小米集团拟将相邻的一个约52公顷的地块纳入,用于第二工厂的扩建。记者今天走访现场发现,二期工厂项目正在建设,但扩建地块还没有开始动工。

128 03-20 18:10
00'42''

归类、分拣、搭积木 有大脑又有小脑 人形机器人“热战”开启 |一探

在具身智能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日推出首个 “一脑多能”“一脑多机” 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该平台不仅填补了具身智能通用软件系统的空白,更让智能机器人展现出非凡实力。

6 110 03-12 20:52
00'44''

北京租房市场带看签单提速 “成交增加 租金略有下降” 年轻租户倾向远郊低价房源 |一探

春节后,北京租房市场单量明显提升。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北京中介门店时,相关工作人员透露,2 月租房带看量较 1 月激增约两成,成交大幅提速,房租稍有下滑。在市场变动背后,年轻租客正成为关键力量。他们因交通改善,对租房品质要求提高,更倾向于选择五环、六环等远郊区域低价且高品质房源。

5 47 03-12 18:48
03'10''

新一轮车企竞赛 什么打法? 价格博弈下,技术成 “胜负手” |一探

进入2025年,汽车行业也正处于风云变幻的格局中,新能源车企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角逐。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求在技术层面抢占先机。与此同时,生态构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新一轮新能源车企竞赛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7 161 03-12 09:38
02'00''

“内卷”式竞争引发民营企业代表委员关注: “无底线卷价格、跟风式卷赛道、围剿式卷人才引发众多负面连锁反应” | 一财探两会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民营经济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民营经济在带动就业、创造新业态、新消费的同时,近年来“内卷式”恶性竞争也开始引发行业整体反思。 

64 03-06 18:46
01'24''

一线城市限购有望再优化 预计今年年中楼市供需两侧迎来L型拐点|首席读两会

涉及房地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对此,华金证券所长助理、首席宏观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认为,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预计今年年中供需两侧将迎来L型拐点。

153 03-05 22:59
  • 张煜昊

    视频采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