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

记者观察:供给过剩、场景缺失,海量数据如何突破供需脱节困局?|一探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当下,数据产业已迎来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利好,但 “数据缺场景” 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据本身不是资产,只有融入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转化为真正的价值。

194 昨天 23:01
01'04''

20分钟生成一条2分钟大片 多个智能体协作分工 配音剪辑特效都有了|一探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备受关注。第一财经记者实地体验了“一句话生成大片智能体”,随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输入,AI 便启动了视频生成流程。20 分钟后,一段时长 2 分钟的高质量视频新鲜出炉,彻底刷新了传统视频创作的效率。

214 08-29 14:03
04'00''

记者观察:可落地场景多但实际落地少,从“能动”到“智动”,人形机器人还要迈过几道坎?|一探

本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秀花活儿”、“秀肌肉”的机器人不少,但业内更加关注这些技术何时能真正落地产业,并逐步走向消费市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多家公司负责人,业内认为,行业存在模仿、对机器人需求认知偏差等问题,在场景泛化、运动控制等方面,均面临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少,行业在探索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程度和任务准确率仍待提升。

451 08-14 16:21
01'09''

实探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 B端卖得最好的竟是导览机器人 C端棋类、机器狗销量不错|一探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已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亮相,它与常见的机器人经销商大不相同,这家4S店不仅卖机器人,还提供售后维修、零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等服务,形成了全链条服务模式。据了解,在B端卖得最好的竟是导览机器人,而C端棋类、机器狗销量不错。

66 08-13 19:43
01'17''

北京优化购房政策 新政当晚有楼盘成交三套 周末到访量提升20%-25%左右|一探

8月8日晚间,北京发布楼市新政,调整五环外购房套数限制并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9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部分北京楼盘发现,市场反应迅速。五环外一处楼盘工作人员表示,新政发布当晚就成交3套房,客户在昨晚10点左右线上转账完成交易。

477 08-09 21:25
00'25''

宇树王兴兴:把公司上市当做高考 迈向更成熟的管理 更成熟的运营 是对过去9年多的交代

8月9日,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多家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公司上市进程,他将上市比作企业发展中的“高考”,称这是公司迈向更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

82 08-09 17:02
00'22''

机器人还有什么做不了的运动? 宇树王兴兴:某种意义上讲各种动作都能做 算法没问题 主要是硬件限制

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展台四足机器人动作灵活,跑跳攀爬不在话下,引发重度围观。8月9日,在被问及机器人还有什么做不了的运动时,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某种意义上讲各种动作都能做,然而如果追求更高性能时,更多限制来自于硬件。

79 08-09 16:47
00'38''

宇树王兴兴:具身智能尚未发生ChatGPT时刻 “直到某天机器人可以随意走动 随便一说就能帮你干点事的时候”

8月9日,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谈及AI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直言当前行业尚未迈过关键的突破临界点,尤其是具身智能AI模型领域,仍需更大突破。

75 08-09 16:06
00'19''

宇树新款机器人又降价! 王兴兴:希望更好的价格 更多人愿意采购 要有足够出货量才能形成生态

7月25日,宇树科技推出了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UnitreeR1,起售价为3.99万元,整机重量仅为25千克,支持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与个性化定制。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现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对小点机器人肯定就更加便宜一点,希望用更好的价格,让更多人愿意采购,让更多人用起来。

95 08-09 15:29
00'49''

取纸杯、打开龙头、接水 机器人双手协作一气呵成 未来将应用于多任务装配|一探

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机器人展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自动化服务能力。工作人员介绍到,只需要说“给我一杯水”,机器人取纸杯、拧开龙头、接水一连贯动作一气呵成,并且还会把水放在特定的地方,人们取走即可。不过,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藏着不少技术难点。

72 08-08 23:02
05'30''

产销失衡、信息不公开、传统售车模式积累风险,“零公里二手车” 乱象如何破局?|一探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经过系列走访发现,“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背后暗藏多重行业困境:经销商单台利润仅几千元,资源商因市场价格战面临亏损风险。大量“零公里二手车”流入市场的根源指向汽车市场产销失衡。

92 07-23 18:26
00'57''

热到疯狂,空调需求“井喷”! 黑龙江增长超1000% 多地脱销 北京“调货 调人 支援东三省!”|一探

根据中国气象局,本轮大范围高温已进入最强时段,多地气温突破40℃。高温天气进一步催生空调消费需求,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门店发现,空调销售迎来爆发式增长,部分门店单日销量达150-200台。从全国层面来看,东三省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整体销量增长超500%,其中黑龙江更是突破1000%,不少消费者首次安装空调,部分地区出现脱销情况。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234 07-16 16:20
00'56''

一副AR眼镜走天下? 从“技术尝鲜”转向“大众消费” 轻量化与功能完善性面临挑战|一探

正在举行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一款AR翻译眼镜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这款眼镜目前可以实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翻译。Wellsenn XR保守预估,2030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或接近500万台,不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AR、AI眼镜都面临如何平衡轻量化与功能完善性的难题。

79 07-03 22:25
01'16''

安全成低空发展重要基石 无人机飞行总量达民航100倍 通讯连续性、信号干扰等待解|一探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安全问题已成为低空应用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在 2025 数字低空大会上,业内表示,安全已成为低空发展重要基石,未来无人机飞行总量将达到民航100倍,在庞大的需求下,“覆盖连续性不足” 与 “地面基站干扰”等问题有待破解。

149 06-27 15:31
01'00''

张一鸣“重回一线”?知情人士:不存在 业内:以前见张一鸣要排队一个月 现在AI创业者约见只需一周

对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重回公司一线”的说法,6月20日,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存在’重回一线’的说法。目前张一鸣仍然base在新加坡,花大量时间和研究人员打交道。”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张一鸣一直很关注AI业务。目前经常往返新加坡和北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参加一次seed核心技术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业内人士表示,张一鸣其实一直在一线,只是现在的重心重新回到了国内。

238 06-20 20:45
00'57''

实现“意念”控制“动作” “跨过”坏损的运动环路 脑机接口进入应用渐行渐近|一探

从灵长类实验到人类临床应用,中国脑机接口技术正迎来关键跨越。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中,“北脑二号” 成功实现猴子颅内植入,通过捕捉神经电信号,使猴子仅凭意念就能控制光标追踪目标、操作机械臂抓取草莓。研发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复刻 “北脑一号” 无线技术,加速推进人体试验与临床落地。这款具有高复杂度与侵入性特点的设备,未来有望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功能重建、脑卒中康复辅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大脑皮层受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184 06-19 23:23
00'52''

人工智能最大落地场景? 李想:未来5-10年一定是汽车 自动驾驶要跑在完全国产操作系统上

在人工智能加速向物理世界渗透的当下,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作出前瞻性判断,他认为未来 5-10 年,汽车将成为人工智能以机器人形态落地的最大应用场景。同时他警示,若未来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跑在有后门的非国产操作系统,产业规模扩张将伴随系统性安全风险。

64 06-18 21:13
01'31''

真无人 全天候运营! 已应用于机场 园区 电站 矿区 中国无人驾驶正加速出海|一探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不断迭代,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活动中看到,驭势科技的无人大巴车配备8个激光雷达与16个摄像头,构建360度感知矩阵,结合自主研发算法,实现了35公里时速下的无人驾驶安全运行,可完成巡线避障、车路协同等复杂功能,目前已在机场、矿区等场景实现全天候无人化运营。同时,中国无人驾驶车正在加速出海。

88 06-18 15:12
00'59''

AI照见更微观的世界! “所想即所见”成为现实 10 秒就能重建心脏 3D 模型|一探

在“ 2025 智源大会”上,大模型正在赋能着医疗科技的创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展示了便携式脑电设备的神奇应用,它借助大模型,能将脑电数据转化为图像和语音信息,为疾病诊断等提供有力支持。而依托于医学影像处理大模型,仅需 10 秒就能完成心脏的三维重建,从解剖结构到细胞功能,再到亚细胞层面的信息,都能清晰呈现,如同赋予了医学影像 “透视眼”。

218 06-06 21:14
01'05''

1000块钱平板毛利只有十多块钱 平台收费名目繁多商家直呼 “吃不消”! 业内:《指南》有望拨乱反正

电商平台收费乱象丛生,以一款千元平板为例,去掉平台扣点、延保服务费及虚拟赠品等费用,再算上物流等成本后,毛利仅十块钱。

56 05-26 21:01
  • 张煜昊

    视频采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