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融资租赁(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岭表示: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在低空经济领域面临的挑战是仅进行粗放式的资金投放,赚取微薄的利差,而不是深入研究行业,跟踪动态,既会导致业务开展困难,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破解这一困境,融资租赁企业应依托股东资源或公司禀赋,聚焦1-2个具体应用场景深度参与产业解决方案设计,然后推出一些适合自己也适合终端客户需求的综合金融产品。
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成为行业焦点的背景下,建议采取"交通先行"策略,我们将协助主业单位,打造"百城百景"低空综合母港,围绕低空文旅,应急保障、交通等领域,建设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场景合作验证商业模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政策环境如何利好,最终都必须回归租赁本质,重点评估:承租人的还款意愿和项目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融资租赁企业应选择具有完整商业闭环的项目,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同设计综合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出行的eVTOL飞行器,成为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的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国内厂商的eVTOL产品,正在进入密集的适航取证阶段。与此同时,面向消费以及工业等场景的无人机产品,已经率先兑现市场潜力,有企业订单连续三年翻倍。从展馆内的热度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未来飞行图景”的绘就,也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配套以及场景拓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齐头并进。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从概念落地为现实图景,这条横跨制造、运营、服务的庞大产业链,构建与突破备受关注。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记者与行业人士深度对话,发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民机产业跨界融合奠定了产业链基础,技术突破推动国产化率达95%,但也面临与传统模式差异、商业化闭环未形成等挑战。中国低空经济该如何挖掘需求场景?高国产化率下,供应链标准如何固化?大规模商业化又该跨越哪些门槛?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一套专为未来飞行训练而设计的三维仿真模拟器,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据了解,该套模拟器创新性的将VR、XR等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为低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