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行驶里程不到200公里的新车,摇身一变就成了二手车平台上的“准新车”,并且价格还降了好几万。到底是谁在贩卖这些全新的二手车?第一财经记者今天实地走访了深圳线上、线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解读“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背后中国汽车行业的库存隐忧。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经过系列走访发现,“零公里二手车” 市场背后暗藏多重行业困境:经销商单台利润仅几千元,资源商因市场价格战面临亏损风险。大量“零公里二手车”流入市场的根源指向汽车市场产销失衡。
“车可以先开走,但是过户可能要等3个月”。这是记者在深圳某二手车市场上咨询某款“零公里二手车”交易流程时得到的回复,第一财经记者多方走访发现,这种"先开车,后过户"的交易模式,已经成为零公里二手车销售的常态。交易过程中,消费者承担了100%的使用风险,却只能获得一个模糊的过户承诺,已经开上路的车辆,在法律上却不属于你。卖方通过信息不透明获得了定价权,通过合同条款转移了法律风险,通过过户延迟规避了售后责任。而消费者却因为几万块的价格优惠,就得承担使用、理赔、售后等法律风险。当"零公里"遇上"二手车",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车辆信息要仔细核查,合同条款要仔细核对,才能规避风险、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