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营者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德康:匠心筑梦 温暖世界|中国经营者

第一财经2025-09-02 16:34:23

责编:葛伊

身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行业,但是却在过去五年实现了营收的翻倍和利润的大幅增长,波司登是如何做到的?本期《中国经营者》邀请了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先生来分享与探讨波司登成功之路上的经验与教训。

 

本期嘉宾高德康

本期嘉宾波司登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波司登成立于1976年,是国内领先的羽绒服品牌,连续多年稳坐羽绒服市占率榜首。经过48年的发展,波司登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畅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72个国家,将中国品牌推向世界舞台。

 

特约评论员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

 

 

本期看点

· 专研极寒羽绒服助力南极科考

· 智能生产放大科技优势

· 聚焦主业 回归初心

· 波司登的上海故事

· 向全球市场推出高质量羽绒服

 

专研极寒羽绒服助力南极科考

刘晔:近期大家非常关注南极的中国科考队在11月1日穿上了波司登的羽绒服,请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背后的故事。

高德康:我们波司登从1990年代开始就支持中国极地科考。1998年我们陪伴中国科考队出战北极,1999年助力南极科考。极地经常出现极寒、大风等极端气候,对服装的保暖性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我们深入去了解极地科考所面临的特殊需求,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联合的创新研发,全方位地提升和突破。

比如说今年的极地极寒羽绒服,就是采用了波司登首创的动态御寒科技,有效解决了极寒环境下科考队员“一动就热,一停就冷”的问题。保暖性能更是突破了零下50°的极限低温,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极地守护者”。

刘晔:波司登为我们的科考队员保驾护航的背后,是我们的硬核实力,当然我们知道其实硬核实力的背后,波司登对于产品的原材料,包括工序其实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高德康: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我一直说,对品牌来说是万分之一的事。对消费者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废品。我们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在采购端,严控面料、羽绒等原材料的品质;在设计端,基于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从设计前端开始就进行了产品质量的预防;在生产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实现了整个生产质量全构成的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改进,确保产品品质。

 

智能生产放大科技优势

刘晔:我们也知道其实波司登很早就开始走上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请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波司登目前数字化智能化的部署现状和战略。

高德康:我们是纺织服装行业中比较早的开展“智改数转”的企业。我们的智能工厂是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去年9月,我们对工厂进行了改造升级。整个工厂的布局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更高,自动化率达到了90%以上。现在是羽绒服的生产旺季,我们整个工厂一天能够生产8000件羽绒服。

刘晔:在这个车间当中,您觉得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的地方在哪里?

高德康: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数字化的生产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了自动排单、自动分配,拉动小组的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系统会按照优先顺序,自主调配。比如说自动裁剪机、自动充绒机等等,都是和系统互联互通的。再比如吊挂组装线,以往我们是单轨的,便于大批量定价的生产,现在我们是双轨的,通过生产管理平台,需要优先生产的,它可以优先排单,确保第一时间交付给消费者。

刘晔:余教授,高总分享了整个企业一系列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您如何来理解它?

余明阳:所有企业都会讲,品质是企业生存之本,但真正要把品质的把控做好,是需要有很多抓手的。在今天这个社会当中,数字化实际上是一个最核心的抓手,所以我觉得高总还是非常了不起,把最新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都运用到了整个企业的这个品控当中。我觉得只有这样全链入无死角的把控体系,才能使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也才能可持续发展。

刘晔:刚才通过高总的分享我们感受到,波司登不仅有非常严格的品质的要求,有非常创新的设计能力,还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在今年的冬天,波司登会推出哪些创新的产品?

高德康:现在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制造产业,更是时尚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这几年我们不断的创新,首创推出了风衣羽绒服系列、轻薄羽绒服系列、高鹅绒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系列,拓宽了品牌赛道,推出了登峰系列、极寒系列、高端户外系列,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带动了整个行业供给质量的提升。

刘晔:余教授,刚才高总在分享波司登如何成为一个高品质、高颜值、高科技含量的一个国民品牌,您有什么想法来分享?

余明阳:我觉得高总这几年发展当中有一条非常明显,就是在户外功能性服装这个赛道当中找到了大量的突破点。这个本身实际上是在找一个赛道当中的交叉,这种交叉实际上为整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拓展空间。所以我觉得通过时尚产业增加颜值,通过科技含金量增加附加值,使它既有外在的形象,又有内在的品质。这可能是支撑整个波司登这几年高速发展的两大引擎,也是支撑品牌的最核心的动力。

 

聚焦主业 回归初心

过去几年,波司登集团收入和品牌收入均实现增长。2023/2024财年,波司登集团收入同比提升38.4%,约人民币232.1亿元;集团净利润同比提升44.7%,约人民币31.2亿元。然而,波司登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2014年,由于 “四季化”和“多品牌化”的战略,波司登也曾陷入营收大幅下滑的危机中。面对打击,高德康是如何带领波司登重振旗鼓,回到正轨的呢?

刘晔:对于波司登来说,201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坎。因为当时波司登被贴上了一个标签,说它是“爸爸妈妈们的羽绒服”,在那个时间点上,为了扭转局面,现在回过头去看,您当时做对了哪几件事?

高德康:那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当时的情况,从外部来说,电商崛起对我们传统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际品牌迅速的进入中国市场;从行业本身来说,同质化竞争很激烈;从内部来看,我们自身战略不聚焦、盲目地扩张,品牌和消费者脱节、品牌认知老化、品牌势能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转型变革的二次创业。

这次变革总结下来,核心是四个字:回归初心。首先我们回归到创业之初,一群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最好的羽绒服,温暖全世界。通过这次变革,我们狠下决心,砍掉了男装、居家等业务,聚焦做羽绒服。一厘米的宽度,一公里的深度,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就能产生强大的渗透力。

第二件事,我们回归到波司登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产品是国际化,渠道是时代化,人才是年轻化,经营是数字化。通过品牌、产品、渠道、组织、人才、数字化等全方位的创新变革,我们重新赢得了时代消费者的认可。

刘晔: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波司登的这个品牌年轻力越来越强,而且很多这些全球的,包括我们看到好莱坞的一些明星,他们也在穿波司登的羽绒服,所以我特别好奇波司登如何让这些全球的明星穿上波司登的羽绒服?

高德康:品牌要历久弥新,不仅在于深厚的历史底蕴,更需要持续的创新。从2018年首次以富春山居图为创意背景登上纽约时装周,再到今年巴黎奥运会前夕,在巴黎举办以“融”为主题的时尚概念秀和静态展。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传统文化与国潮风尚、现代时尚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们一定是与时俱进地赋予品牌新的时代价值。

刘晔:余教授,高总分享了品牌整个转型过程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决策点,您作为一个品牌的专家,您怎么看?

余明阳:从2014年过来的十年,对波司登、对高总来说可能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转变,所以他用了“二次创业”这个词,我觉得用的不过分。因为实际上一开始波司登的痛点我们都能理解,羽绒服是一个季节性产品,那么在淡季的时候怎么办?所以当时他们做男装也好,做家居服等产品也好,实际上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是战略当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叫做选择一个行业,就是选择一批对手。也就是说如果做男装,那么这些男装品牌就是你的对手。

刘晔:所以多元化的时候,就是你有多元化的对手。

余明阳:所以我觉得需要久久为功。能够持续地做下去,有这么一个战略选择很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一个准确的发展战略加上一个严密的执行体系,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波司登的上海故事

找准战略定位的波司登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而少有人知的是,这个重新焕发生机的老品牌是在上海萌芽。如今,波司登在青浦的总部大楼已经完成了前期规划,未来,波司登将落户西虹桥,借助上海的人才和产业优势获得进一步发展。

刘晔:我知道其实高总和波司登的创业缘起于上海,而且目前也在上海青浦规划总部园区,所以上海对于您和对于波司登来说意味着什么?请和我们说说您和上海的故事。

高德康:我们波司登的创业发展和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1975年我在上海的石库门里为一位教授上门做裁缝,从他家的报纸上,我看到了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报道。我对他们穿的登山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首次认识了服装的功能性和专业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羽绒服,也是从那时起,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要做一件能登上珠峰的羽绒服。

就是带着这样的梦想,1976年,我组建了一个缝纫组开始创业。当时缝纫组只有8台缝纫机,11个人。我买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往返上海,拉单送货。常熟到上海往返200公里,而且都是石子路,非常难骑。为了装货方便,我在自行车上改装了一个架子。这样我就可以把一百多斤的衣服固定好,连夜骑车回村。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半夜才到家。

波司登的创业之路就是这样,从为上海的企业做来料加工,到后来做贴牌代工,再到做品牌授权,到最后我们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一步步发展起来。

 

向全球市场推出高质量羽绒服

2019年,高德康在接受本栏目采访的时候曾经表示,只有做强主业,才能提升品牌价值,而品质化的羽绒服就是波司登未来的发力方向。五年过去了,波司登坚持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在羽绒服设计和生产上不断突破创新,实现了营业额翻倍、利润和纳税大幅增长。

高德康: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我们投资3500万元英镑在伦敦开设旗舰店,希望伦敦旗舰店的未来能够成为品牌探索国际市场的窗口,成为品牌链接国际国内市场桥梁。同时通过参展国际时尚周、国际展会以及品牌的全球推广传播,向全球展现我们中国品牌的专业实力和时尚创意。可以看到,现在中国设计、中国品牌正不断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这是非常明确的方向。

刘晔:余教授,在您看来,在这样的一个出海的大潮当中,中国企业需要做对哪几点,才有机会在这个浪潮当中拔得头筹。

余明阳:可以做个比喻,过去中国企业可能是在一个淡水当中的产物,现在开始走向咸水,从一个狭小的舞台开始走向全球的舞台,是中国企业成熟的一个标志。我觉得波司登出海当中有一条非常厉害的一点,它是定位在户外功能性服装当中的高端产品和高端品牌来出海的,我们在国际市场依然是一个高端的首选的品牌。

刘晔:而且其实我们说验证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的价格能不能上得去。高总您在未来对波司登会有怎样的展望,又如何来看待整个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呢?

高德康:中国服装行业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对于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是科技生产力、时尚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一定会引出国际一流企业、全球领先品牌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我们波司登的目标就是要从中国第一迈向全球领先。我们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做更好的羽绒服,温暖全世界。

刘晔:最后我们请余明阳教授对我们今天的整场这个访谈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余明阳:波司登的案例有几点我觉得比较有普适性。第一,主业的聚焦可能是今天企业成功的不二选择。今天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认知到,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聚焦主业。

第二,时尚化和面向年轻消费人群。品牌可以是百年老店,但是产品必须与时俱进。既有传承的魂,又有新产品的形,这样的产品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第三,要达到聚焦,要达到时尚,必须有科技的支撑,而科技是个系统工程,那么必须让科技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不是拿着科技作为概念,做点样板工厂给人家看。

第四,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已经在全球相当之高,因此我们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而这个国际化品牌出海必须是高端的、有准备的、系统化的出海,这样我们卖的才是品牌,而不是简单的低端产品,这个对中国国力的增强与中国形象的优化,都有着非常好的价值。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