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双十一,电商平台的促销大战总是备受关注。近期,一系列关于京东在双11期间对商家采取高压定价策略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流传,其中,有截图信息显示,美的集团因价格问题遭京东罚款500万元。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来听第一财经广播崔琦的介绍。
罚单中的“价格违规”,被指可能与京东在今年双11的最新商家管控政策有关。据多家媒体报道,京东在今年双11期间对家电等领域商家推出“价格约束”规则,要求品牌在其他平台的最终到手价(含平台券、赠品、满减)不得低于京东。同时,京东还明确要求品牌在其他平台直播间不得发放优惠券、抽奖,甚至禁止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则将面临一个商品罚款500万元、两个1500万元、3个4500万元的高额处罚。
上述行为被相关行业人士和法律人士认为系干涉商家的自主经营权,涉嫌变相“二选一”。由于平台之间的补贴力度不同造成商品价格差异,平台如果因此而处罚商家,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对此,尽管数名京东前采销人员发布视频,承认京东对商家存在限制行为,但力挺京东此举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亦有自媒体质疑此前报道中的“京东对商家处以巨额罚款”的真实性,但争议并未平息。
而当记者向京东、美的分别进行求证时,双方均表示上述传言为“不实消息”。
京东内部人士称,美的等品牌在京东平台销售量很大,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这种做法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价格。这种主动比价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二选一本质是限制去别的平台经营,所以京东不是二选一。“二选一”概念被模糊使用,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
不过,随即便有网友发了新证据,是商家申诉处罚成功的截图,证明了500万罚单真实存在过。对此,财经自媒体博主半面分析认为,从申诉函可以清晰的看到事情前后因果,
【10月21号商家的一款产品因为享受其他平台补贴,所以价格比京东低,被京东冻结了500万元货款作为违约金,10月24号商家提交申诉,希望撤销违约处罚,申诉理由大致两点,第一,品牌在京东售价与抖音保持了一致,第二竞对链接对京东平台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最后京东同意申诉撤销了处罚,而且据了解,京东同期还罚了其他家电商家,金额也高达数百万元。虽说孤证不立,但相互印证的证据完全可以成为实锤,这份申诉函和前面的罚单在许多细节上都精准一致,包括违约单号,违规定义,违规说明处理内容以及sku编码等细节。罚过,但最终没罚成。】
与此同时,抖音电商内部人士也反驳称,京东的回应,证实了京东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自主经营权这一事实。京东限制上述商家使用抖音的“双十一”优惠券,禁止他们参与抖音“双十一”促销活动,无疑已经构成了“二选一”。
那么,曾经也是二选一受害者的京东,为何也要走上这条老路呢?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诗濛认为,答案或许在电商版图的变化上,
【京东的传统优势是三c家电,现在受到了抖音拼多多的挑战,京东面临冲击,想要抢回流失的客户,巩固三c数码的基本盘,这不难理解,但当前的大环境是什么?是国家真金白银发国补各地想尽办法拉消费,所有人都想把内需搞好,这种情况下用变相的2选1开启商战,最终影响的不是一两个平台,而是所有商家和消费者波及整个大局,蛋糕在竞争中不但没做大,反而变小了,最终所有人都是输家】
在平台经济的环境中,各个平台和商家都会依据自身的经营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且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这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地在不同平台和商家之间进行商品和价格的对比,从而作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然而,如果平台实施了“二选一”行为,那么特定品牌商家的消费者将无法享受到其他平台提供的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这无疑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此外,“二选一”行为及其新变种、新表现形式不仅侵犯了商家的经营自主权,阻碍了平台间的公平竞争,更严重地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依法依规对这些行为进行严格遏制,才能真正为双11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该案例涉及中介公司与朋友之间的债务纠纷,核心问题在于是否能用未付的中介费抵扣拖欠的房租。根据民法典规定,法定抵消需满足双方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且均已到期等条件。由于中介费和房租的权利义务主体不完全一致(中介费是公司债务,房租是个人债务),因此无法直接法定抵消。虽然双方曾口头协商抵消,但因未及时书面确认且朋友现已反悔,协议抵消也不成立。关于诉讼时效,由于朋友年初通过微信主张过租金(构成时效中断),中介公司仍可另案起诉追讨中介费,但若超过3年且无中断事由则将丧失胜诉权。此案警示:1)金钱往来要及时结算避免糊涂账;2)口头约定需书面固化;3)注意3年诉讼时效并及时主张权利;4)主体混同可能影响债务抵消。建议当事人尽快通过法律途径分别处理两笔债务。(注:实际中介费与房租金额相近,本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