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全球流动性的讨论持续升温,对于3月美联储的加息动态,市场预测也呈现出巨大分歧。对此,上海世诚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家琳认为,全球对于美国通胀和美联储的加息效果过于乐观了,为了平衡风险和通胀,美联储目前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他预测,3月美联储可能会采取一个折中的加息策略,即加息25个基点。 与此同时,流动性充裕也让各路投资者不得不面临优质资产“荒”,未来资金何去何从?陈家琳指出,A股市场稳步复苏,将有望吸引资金回流,他对今年股票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保持乐观。更多信息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长三角多地进行走访调研,从食品加工、纺织面辅料、成品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多个领域的外贸企业入手,让一线外贸人亲述承压之下如何逆势突围。
来自江苏的张婷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上开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家咖啡馆,第一家店的无奈关闭并没有使她灰心,特殊时期的困难也没有击倒她。她相信经济复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咖啡爱好者与她共迎每日的晨光。
兔年开年,A股市场走出“开门红”行情。沪指开年以来累计涨幅一度超8%,创业板指开年以来累计涨幅一度超14%。磐耀资产创始人、董事长、基金经理辜若飞表示,压制A股的几个核心利空因素都在发生明显的边际改善,因此今年的春季躁动会持续下去,市场到了几年一遇的布局期。他还指出,国防军工行业用长周期的数据证明了它一旦从高研发投入期进入到快速的列装放量期,再慢慢到成熟期,长周期里面是真正能给投资人带来高回报率的行业。真正成长股的摇篮一定是高成长性的赛道,同时叠加了高壁垒性。军工股已经迎来了非常好的战略配置机遇期。更多信息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在“2022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现场,2023年投资展望成为业界大咖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资管数字化建设,行业专家又有哪些最新观点?资管行业数字化究竟有哪些意义?跟着镜头一同走进今天开幕的2022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来看与会嘉宾对于资管数字化的前沿观点。
正在召开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如期发布,这些成果也正在将产医深度融合的蓝图逐步转为可触、可及的实景。对此,产业周的参会嘉宾又有哪些对策和建议?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宁波港,这个修建了多年的传统港口,通过北斗卫星的定位和数字赋能,竟然实现了无人操作,整个码头成为“全国首个北斗时空智能全场景应用港口”。跟随我们的镜头,去看看数字化码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7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达成的目标是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削减,加快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
跨越坎坷,才能看更美的风景。
大家小区里的Tony都出山了吗?我们采访了几位已经忙碌起来的Tony,他们说,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各类首发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数量远超前三届。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展品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有国内唯一获批、在进博会“溢出效应”下应运而生的球扩式主动脉瓣膜、有全球首创的4K双荧光智能影像平台。这些“硬科技”展品如何颠覆传统的手术治疗,大大提高准确率,降低死亡率?进博会又是如何帮助这些高科技器械和医疗创新方案引入中国的?点开视频,一探究竟!
群星汇聚,闪耀滴水湖畔。11月1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滴水湖畔启幕。本届大会以“开放科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了超过130 位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其中包括68 位诺贝尔奖)和数十位中国两院院士参会。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论坛上,生命科学与交叉科学研究备受瞩目。在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飞快演进的大背景下,生命科学如何与它们互相交叉、融合、渗透乃至赋能,实现乘法效应甚至指数级效应,已成为全球科学界新的风口趋势。顶尖科学家们对此有何见解和探讨?点开视频,一探究竟!
记者走访上海和深圳两地电子市场,采访产业链上经销商、设计厂商、成品制造商等多位业内人士,深度调研芯片市场一线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