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鸭嘴兽创始人唐红斌认为,当下全球供应链重塑中,中国制造企业是主角,必然会选择中国的航运物流企业,这是中国物流品牌走向国际的机遇。
10月20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货代分会会长、中国国际海运网集团公司董事长、WIFFA国际货代信用合作平台理事长康树春表示,产业带出海不是找单一机会,而是找生态,是行业集体行为,需生产、物流、科技、人才形成 “军团”,与海外生态深度融合,在生态中实现长期共赢,同时提升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影响力。
10月20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表示,AI 是行业的能力放大器,未来每个岗位员工有了 AI 助手,可解决员工记忆力有限、精准工作易疲劳、复杂决策能力不足三大短板,让每个岗位效率提升 3-5 倍。当前数据、算法、算力三大基础已具备,当前是 AI 在航运物流企业 “大放异彩” 的最佳时机。
10月20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华星鸿和总经理王小华表示,民企出海 “不盲目、先练内功”先在国内做到行业顶尖,再参与海外竞争;中小企业应 “做小而美、专业的企业”。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路博迈集团总裁兼股票首席投资官 Joe Amato。路博迈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历史超过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最新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300亿美元。 路博迈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路博迈集团全资子公司,2022 年 11 月作为中国第二家被证监会批准允许开业的外资公募正式展业,截止今年6月底,路博迈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120亿元,领跑新设立外商独资公募。过去一年,A股在多年以后总算加入全球股市上涨的狂欢,不 过外资的流入却并不明显。Joe在采访中说,欧美资本对亚洲市场的反应总是滞后的,当年日本也是在股市大涨了好几年之后外资才出现明显流入。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主题投资平台的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其旗下环境主题投资策略规模居全球之首。在瑞士日内瓦接受采访时,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主题股票高级投资经理杜一详解了该策略独特的投资标的筛选体系 —— 以 "地球边界" 理论为核心,从 4 万余只全球股票中历经三重筛选,最终聚焦 40-50 家优质企业。而谈及中国市场,他强调从新三样(光伏、锂电、电动车)到工业节能、机器人等领域,均蕴藏着广阔的投资机会。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瑞士百达集团管理合伙人Raymond Sagayam。1805年,瑞士百达集团在日内瓦成立,今年7月23日,迎来了集团成立220周年的里程碑。瑞士百达是瑞士第二大国际金融机构,也是欧洲领先的独立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七位管理合伙人共同拥有和管理百达集团旗下所有业务,Raymond从业近30年,目前是百达七位管理合伙人之一。 2025年,随着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市场,全球投资人都开始反思已经持续了超过十年的“美国例外论”。Raymond认为,对“美国例外论”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未来5到10年,决定全球市场的大趋势是西方国家财政的不可持续和亚洲的崛起。而由于我们之前对美国资产过于依赖,所以现在对“美国例外论”即使只是边际上的动摇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口水战”升级。特朗普多次指责鲍威尔没有按他的意愿降息,一度威胁解雇鲍威尔的职务,暗示下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引爆市场神经。目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已缩小成数位,其中两位“凯文”——凯文·沃什(Kevin Warsh)和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被认为是更热门人选。他们是谁?特朗普“踢掉”鲍威尔、“架空”美联储的野望能否实现?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节目的老朋友,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他这次是专程来上海参加2025陆家嘴论坛。Howard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从业超过50年,他1995年和Brush Karsh共同创立的橡树资本,30年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另类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美国市场近期出现了大幅波动,导致全球投资人对持续了几十年的所谓美国例外论出现了怀疑。Howard预计关税政策模糊性难以消退,因此投资者适度降低对美国资产的配置是合理的。而对于中国的判断,他则明确得多,他希望中美之间可以保持竞争关系而非敌对关系,他坚信中国的前景是光明的。
摩根大通全球及欧洲汽车行业研究主管Jose M Asumendi在2025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上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市场,从目前来看也引领着全球汽车业的绿色转型。在中国市场,外资份额过去五年下降一半,不过Jose认为,外资只要加强和中国科技公司的合作,深度理解中国消费者密码,未来在中国市场仍会有一席之地。而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面临同样的挑战,未来的整合不可避免。
本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去到的现场是高盛5月21-22日在上海举办的科技互联网中国论坛。该论坛是高盛举办了超过10年的年度活动之一。今年第一次改为多城市巡回形式,并把首站设在上海,随后转战台北,新加坡,首尔,东京。论坛致力于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投资人和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 在论坛现场,节目专访了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Jan 1997年加入高盛,2011年成为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在全球机构投资人年度调研中一直排名第一。 Jan在采访中表示,中美日内瓦谈判超出预期,让市场松了一口气,但未来美国关税政策依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这对美国经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存在巨大负面冲击。大卫·李嘉图的国家间比较优势理论尽管已经超过200年,但今天依然适用。国家间贸易不是零和游戏,记住这一点对经济决策者非常重要。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兼亚太区商业、投资及企业银行主管Sjoerd Leenart在摩根大通第21届全球中国峰会上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中国是摩根大通长期重要的战略市场,这种战略重要性不会因为地缘政治的变化或中国经济的起伏发生改变。尽管中国市场近些年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并不容易,但摩根大通整体在华业务2024年实现了20%的增长。
当资本市场还在为汽车股暴跌与比亚迪“以价换市”策略震荡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暗战已进入深水区。对此 高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价格战远未终结”—— 产能扩张峰值已过、燃油车退潮加速,但50余家车企混战的格局仍需“淘汰赛”淬炼 。
自机器人春晚亮相,到科技股带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再到之后的机器人马拉松,这一新兴领域在 2025 年持续占据资本的焦点。然而,当市场的乐观预期推高相关企业估值时,行业也开始了对应用场景落地的担忧。那么企业竞争力该以技术突破还是场景适配度衡量?资本狂欢退潮后,行业又将如何回归理性增长?《财经夜行线》邀请高盛中国工业科技分析师杜茜,解读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阶段与竞争优势。
当前中美经贸谈判步入关键窗口期,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发酵,但中国经济的多维韧性正加速显现。高盛最新策略报告指出,中国资产韧性在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及资本市场定价权等维度持续凸显。尽管外部环境压力仍存,中国资产正迎来内需驱动与政策支持双轮发力,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结构性机遇。《财经夜行线》邀请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解读中美经贸博弈新格局下,中国资产的韧性与机遇。
最近有消息称,多国拟调整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引发市场关注。这一变化将如何影响电商行业?对此高盛亚洲互联网研究主管 姜朗霆 指出,从投资视角看,中美贸易谈判后相关风险正逐步释放,电商行业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美国政府针对医药的关税措施至今仍未确定,不确定性搅动着全球医药板块。而看到中国市场,虽然出口美国产品不多,但CXO等企业仍将直面风暴。今天,第一财经采访了高盛亚洲医药研究主管陈子易,来听听他如何解析全球关税迷雾下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路径。
2025年5月6日,经两轮投票,德国联盟党候选人默茨涉险过关,当选新一任德国总理。这也是二战后德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两轮议会投票选举总理的情况,显示联合政府在履新之初就暴露出脆弱性和党内深层分歧,令德国政坛弥漫着“困惑与不确定”。这位一波三折终于当选的德国新总理,又会将德国带向何方?
从什么时候开始,医疗器械不再单属于医院,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大家购物车里的消费品?那么问题来了,当“怕死”的年轻人开始撑起大健康市场的半边天,这些新兴的健康产品,又能否扛起这泼天富贵,成为真正的市场宠儿? 面向资本市场,洞见产业变革,把握投资先机。今天,新消费C位走进鱼跃医疗,看看他们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家用医疗器械竞争市场中,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杀出一条新消费之路。
美国关税政策摇摆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影响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在“上海论坛2025”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华自强展开对话,就中美贸易战战术博弈展开讨论。双方均认为,经济代价累积将迫使美国重回谈判桌,而路径仍存不确定性。

第一财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