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小米“史上最强”财报公布?雷军在背后做了啥?丨C位·人物

3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2024年财报,创始人雷军在微博高呼为“史上最强”财报。那在这份亮眼的财报背后,雷军在做什么?又做对了什么?雷军和小米集团,雄雄燃烧的热度能否持续?拭目以待。

50 03-19 09:11
04'23''

从金铺奇才到亚洲首富 “四叔”李兆基传奇谢幕丨C位 · 人物

3月17日,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发布讣告,集团创办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岁。 他年少时是顺德少有的金铺奇才,发家之后是以小博大,地产业萧条之际手握大量现金以低价购旧楼的香港地产大亨“四叔” ,顶峰时期,他也是业务横跨地产、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多个领域的亚洲首富和及时布局大陆市场亚洲股神。让我们跟着C位视频,走近李兆基的传奇一生。

406 03-17 23:18
03'47''

高盛长期看好中国股市的理由:消费政策延续性显现前景可期 AI或带来平均年化2.5%的盈利增长

近期,高盛频繁“点赞”中国股市,并提出已超配互联网、消费服务、医药等板块。那么科技与消费利好是长期还是短期?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方面,消费政策延续性显现。另一方面, AI或为上市公司带来平均年化2.5%的盈利增长。假设未来5~10年的整个盈利增速都有提振,AI的发展或将对上市公司估值有10~15%左右的提升作用。因此A股的机会并不是短期的。

115 03-17 20:45
03'09''

半导体产业再添一名华人领袖?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是谁?丨C位·人物

风雨飘摇的英特尔,经过多月风波,终于在3月12日选出了新的首席执行官——来自马来西亚的资深半导体专家陈立武(Lip-Bu Tan)。至此,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继英伟达黄仁勋、AMD苏丰姿、博通陈福阳之后,有望迎来第四位华人领导人。 那么陈立武是谁?在面临盈利锐减、开发困境、收购压力等多重困境之时,英特尔4任CEO都未能带领英特尔转型不济,这位东方面孔是否能改变英特尔的困局?

612 03-15 10:09
03'56''

刘鸿儒:中国金融改革“探路者”丨C位·人物

3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河中,他参与组建中国农业银行,提出“开荒铺路修轨道”的理念,主管金融体制改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鸿儒的“探路者”人生,探寻他为中国金融事业留下的宝贵遗产。

243 03-14 21:03
00'29''

杨宇东:民企创新更符合市场规律 需营造有利营商环境丨总编看两会

谈及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作用,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其相对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更符合市场规律,更具备强大企业家精神的支持。所以市场需要提供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以呵护民企天然的创新本能。

96 03-11 21:20
00'29''

杨宇东谈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 创新卓越 全球视野,用创新红利再创一个春天!丨总编看两会

今年两会民营经济是焦点话题之一。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表示,在愈发活跃的民营经济背后,是一位位鲜明的中国企业家的耕耘,以及不断发展传承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创新卓越、全球视野。在新时代变化下,期待传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结合新时代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48 03-11 20:38
08'29''

总编看两会丨杨宇东:从立法到出海 解读民营经济新时代下的“立”与“破”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继续邀请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讨论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地、改革发力。 他认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速,能为民营企业权益细节落实至法律规范。同时,面对中国民企的出海战略,杨宇东认为,提升产业文化建设、适应海外消费环境或将为中国民企出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突破点。在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背景下,期待传统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引领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66 03-11 20:32
08'20''

总编看两会丨赵何娟:从大模型到机器人 中国如何描绘科技创新“新蓝图”?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 ,深入讨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赵何娟认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行动新增有关新兴领域结合与伦理安全的关注;而在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加速,赵何娟认为,需要客观看待中国在全球大模型领域中的地位,需要自信亦不能自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中国能在全球人工智能角逐中保持有利地位。

93 03-10 21:48
00'32''

赵何娟:中国在大模型领域有三方面优势 更好创新环境可期丨总编看两会

近期中国在大模型领域频繁“出圈”令人欣喜。对此,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表示,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具备三大优势:研究领域、工程创新和人才。当下社会需要创造良好环境,以更好集聚人才、踏实创新,助力中国在大模型领域的持续发展。

57 03-10 21:15
07'30''

总编看两会丨袁满:从“稳健”到“更加积极”看中国宏观政策的力度变化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袁满,解读中国宏观政策的力度变化。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增量政策所实现的广义财政赤字规模明显扩大或能为市场撬动更多增量信贷资金。她认为,央行释放“择机”降准降息信号,国内外形势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人民币汇率稳定要坚决防范超调风险。消费刺激政策逻辑清晰,形成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

50 03-10 16:52
07'33''

总编看两会丨汪雷:从新质生产力谈科技与商业的“深”融合、产业与人才的“正”循环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和讯网总编辑汪雷 ,深入讨论2025年两会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汪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质生产力在大国博弈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在科技关键领域需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他建议关注报告中科技与商业深度融合,加快商业化进程,对此报告首次提出耐心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同时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也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参与中国科技创新。

89 03-06 19:22
00'24''

硅基“大脑”和“躯壳”具全!汪雷:很快生活就可能翻天覆地变化丨总编看两会

新质生产力一直是两会的核心热议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的商业化进程,具身智能等领域再次引发热议。对此,和讯网总编辑汪雷表示,人工智能是硅基大脑的话,具身智能就是硅基生命的躯壳,期待机器人在不久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

48 03-06 18:36
00'19''

2025年目标:GDP增速5%!杨宇东:需要奋斗 释放积极信号丨总编看两会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5%的目标一方面处于中国自身经济增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外部环境需求。虽然需要奋斗,但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

64 03-05 22:21
00'26''

杨宇东:促消费前提是保民生 把钱更多投向于“人”丨总编看两会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其中特别强调了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是为一个非常鲜明的政策信号。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促消费的前提其实是民生,首先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增加居民安全感,提振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居民才敢消费、能消费。

57 03-05 22:17
09'22''

总编看两会丨 杨宇东: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指标“新高”与政策“落地”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深入解读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他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政策的“新高” 不仅反映了政策力度的加强,更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此外,他还提到,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尤其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信心,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他同时认为,政策的落地和改革的推进是未来的关键,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改革举措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68 03-05 20:21
06'29''

摩根士丹利邢自强:中国经济长期回暖迹象已现

184 02-25 19:35
07'33''

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如果您想出海 请来阿布扎比

2025年2月18日及20日,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ADIO)与阿布扎比金融自由区(ADGM)在北京和上海举办“携手阿布扎比,共赢美好未来”主题投资论坛,第一财经及旗下一财全球Yicai Global成为本次论坛的独家媒体合作伙伴。 在论坛期间,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总干事巴德尔·乌莱马接受了第一财经独家专访。他介绍,阿布扎比凭借零所得税、高生活质量和雄厚的资本,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他进一步指出,阿布扎比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以“中东枢纽”为跳板,快速进入更广阔的区域市场,尤其在新能源、智能交通等前沿领域,中阿将催生重大合作机遇。

688 02-24 21:36
02'28''

谁才是AI时代的“终极BOSS”?丨 C位·人物

OpenAI“掌门人”萨姆·奥尔特曼高举大旗,Deepseek“扫地僧”梁文锋悄悄惊艳所有人,更有神秘大佬搅动AI江湖风云。谁能最终问鼎AI武林?让我们拭目以待。

515 02-21 21:37
06'10''

阿勒泰的粉雪与流量:从“冷资源”到“热经济”的逆袭之路丨C位

阿勒泰的雪山静静地矗立了千万年,而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因一场“冰雪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的冰雪,不再是冬日的寒冷,而是社交媒体上的热火朝天;这里的雪山,不再是遥远的仙境,而是时髦人群打卡的乐园。当“冷资源”遇上“热经济”,一场关于冰雪的传奇正在上演。 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勒泰,听听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党组书记、副局长史志强,为我们介绍这片土地上冰雪经济发展的故事。

682 01-27 14:03
  • 孙雪冬

    第一财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