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超预期关税政策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难以确定,美国经济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底在哪难以确定。相较而言,中国的应对策略是稳住内需和中国经济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行业和企业渡过难关,坚定支持开放合作的国际经贸秩序。坚守正确的发展理念,终将在更具挑战的国际环境中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确定性和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应对需求不足,最关键的是克服市场失灵,避免陷入“收入—支出—信贷”的负向循环。
聚焦总需求现状、政策应对路径、产业结构重塑、消费趋势变化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关键议题,追溯高收入经济体在经济腾飞奇迹之后所遭遇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也不应低于名义GDP的增速,即全社会的名义支出。
需求不足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其核心在于收入、支出和信贷的负向循环,对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解决需求不足的关键在于阻断这一循环,特别是在短期内管理好投资、企业盈利和信贷等快变量,并采取有效的逆周期政策,如降低利率和政府举债扩大支出,以打破负向循环并保护市场功能。
降低政策利率和扩大举债增加政府支出,是阻断负向循环的最有效政策工具,关键是力度要够。
在低通胀环境下,私人部门的自发需求会受到抑制,需避免政府、居民和私人企业支出下降形成负反馈,进一步削弱经济复苏动能。
从总量视角看,我们不能判定中国创造了过多债务。从结构视角看,需要区别分析平台公司、房地产、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债务。
提高有效总需求,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投资需求,都要落实在信贷增长上面。
如果能够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其他问题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被缓解。
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疫情因素影响,二是居民收入预期下降,三是收入分配变化,低收入人群收入下降更多。
内需不足仍是当前经济恢复的主要掣肘。真实利率过高对全社会信用扩张形成拖累,市场自发需求不足。
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部门支出下降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需要扩大全社会的“钱包”,增加各部门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并实施政策利率降低、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措施。
大V有话说 | 具体来说:较快的城市化带来了新市民的购房需求、城市更新带来了大量房地产建设和投资需求,以及相对年轻的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稳定的中青年群体购房需求。
大V有话说 | 房地产高度金融化的另一重含义是中国房地产相关融资在全社会贷款中的占比较高,并由此引发关于房地产挤占制造业信贷资源的担忧。
大V有话说 | 房地产行业高增长正在面临趋势性拐点,不少房地产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稳定带来了挑战。
大V有话说 | 从大萧条、日本和欧元区的需求不足经验来看,难以用收入分配的巨大变化解释需求突然的大幅下降,走出需求不足的政策手段也并非改善收入分配政策。
大V有话说 | 从美日欧三段历史经验来看,通过充分的逆周期政策,尤其是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大V有话说 | 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变革,而当前的中国面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好的消息。好消息是,中国正在走的路是欧洲、日本等很多国家曾经走过的,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不好的消息是,中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前述国家也曾面临一定的地缘政治冲突,但不像目前中国的冲突这么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经济结构转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