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年底前后将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言人黄采艺今天(15日)在2020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上介绍,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公园年内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年底前后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我国自2015年开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实现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
截至目前,全国已开展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神农架、武夷山、南山、普达措和钱江源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3%。
试点以来,多个国家公园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矿山生态修复,园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黄采艺介绍,今年,国家林草局还启动了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在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保护草原生态和合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以有效保护草原,挖掘草原自然风光、民族民俗文化及传统游牧生产生活等潜力。
黄采艺表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在我国是首次探索,工作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去年5月,国家林草局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结果显示,试点还存在统一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相关标准规范等亟待建立和完善,规划范围和区划落界需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强等问题。
聚焦新变化新需求,统筹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矿产资源、海洋经济、基础测绘、林草、地质调查等专项规划编制
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其他的自然公园,也不同于其他的保护地,文化特征更加鲜明,“两山”转化的基础更好、空间更大。
正在对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进一步完善,形成省级整合优化成果。整合优化成果成熟一批、批复一批。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充分认识到防沙治沙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两项国家标准均为生态环境部门关于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的首个行业标准,对于推进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监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