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联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全球经济最大的压力来自美欧

第一财经 2020-07-08 15:03:52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盛媛

纪沫认为,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时表现出了全球其他经济体都没有的韧性,使得中国得以“早进早出”,现在已在恢复的路上。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将会如何?中国经济又将有何表现?各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会否演变成债务危机?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

纪沫认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压力来自美国和欧洲,同时投资者应该对第二轮、第三轮疫情的到来保持敬畏之心。

同时,她还表示,中国经济在疫情中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预计明年中国经济有望上涨8.8%。

联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

全球经济压力主要来自美欧

纪沫认为今年全球经济料将出现萎缩,而最大的下行压力则来自于美国与欧洲地区。

“人们起初对美国与欧洲经济的弱化情况认知不足,觉得没有那么严重。但事实上,美国与欧洲在疫情的控制上消耗了大量时间,这也导致疫情对他们经济的打击比中国更大。”同时,她指出,欧美国家与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也是导致其经济在疫情之下更为脆弱的原因之一。

她说: “比如,美国70%经济都由服务业创造,所以在疫情发生时,当大家不肯出门的时候,对经济的打击是巨大的。”

她还表示,由于美国的商品主要由世界各地供给,其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疫情不仅会导致美国整体经济受到打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对于欧洲经济的复苏,她则显得更为悲观。在她看来,在疫情前,整个欧洲经济本身就已疲弱不堪,如今受疫情影响,欧洲经济最强的动力源——德国的经济也已下滑,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是负数。“疫情下,欧洲经济整体上可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令其复苏更加举步维艰。”她称。

此外,对于一直备受关注的新兴市场,纪沫表示,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其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并没有那么大,即使他们出现了一些疫情失控的情况,也并不会导致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拖累。

纪沫还称:“我们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她看来,比起各国政府不断地给居民发钱促进消费,更应该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因为这样才能降低出现后续疫情的可能性。

是否暴发债务危机取决于去杠杆能力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持措施。在纪沫看来,不断累积的政府债务是否会演化成债务危机,主要取决于各国能否在加杠杆和去杠杆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在疫情暴发时,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已然不佳。去年底,七国集团(G7)的政府债务总额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0%,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水平。今年,各国预算赤字急剧上升,同时产出大幅萎缩,这将使债务占GDP比重会进一步上升至140%左右。”她坦言,“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在债务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都存在中长期的债务风险,而风险是否失控,则取决于各国后续如何去杠杆。”

她说,以美国为例,美国一般都会在杠杆达到某个程度后,进行非常全面的去杠杆化。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是全球去杠杆去得最完整的国家,随后才再不断加杠杆。

“所以,虽然在疫情中,美联储、美国财政部都不断加杠杆兜底,预计在疫情后,美国的去杠杆应该也会很有力度。”她称,中国在这方面也一直做得很好。

但她认为,对于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部分国家而言,就缺乏这种能力,无法做到在不断让“债务山”变得更大的同时,还保有相对去杠杆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而言,欧洲最有可能暴发主权债务危机的还是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新兴市场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也依然会集中在阿根廷、土耳其等向来表现较弱的几个国家。

中国经济表现出其他经济体没有的韧性

纪沫认为,中国经济在面对疫情时表现出了全球其他经济体都没有的韧性,使得中国得以“早进早出”,现在已在恢复的路上。

她称:“中国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也不同。美国政府的很多政策都是旨在救市场,而不是救经济。但因为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市场较为稳定,所以中国所有的真金白银都真正地用在了救经济上,效果相对来讲也更好一些。”

她同时指出,中国接下来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从货币政策来讲,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历史上最低是6%,现在是11.5%,还有下调空间。此外,中国的利率一直在下降的过程中,接下来还有进一步下调空间。而从财政政策角度来讲,包括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等,其实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纪沫还强调,中国市场存在各式投资机会,也足以吸引更多资金。比如,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投资者没有理由不参与到规模如此庞大且还在不断开放的市场中。而且,中国近年来也推行了很多金融市场改革,体现了政府改革的决心,也令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变得更有信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