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十四五”前瞻:增长质量为先,点亮绿色经济

第一财经 2020-10-28 12:06:33 听新闻

作者:陈兴 ▪ 侯欢    责编:任绍敏

“十四五”时期,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其中绿色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

近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它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十九大以来,环境污染防治被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那么,在“十四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将会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报告对此展开分析。

污染侵蚀发展质量,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十九大以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改革被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年以来,环保相关政策更是密集出台。在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的同时,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也趋于完善。2015年至2019年,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经历了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建立阶段,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的改革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完善阶段的发展历程。2020年3月,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明了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并制定了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

能源结构调整,践行绿色生活

“十四五”期间,环保措施的继续推进会在哪些方面带来变化和机会?

1)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全球领先,能源安全仍较严峻。2019年中国每万亿美元GDP的能耗为9.89万吨油当量,不仅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领先于同处亚洲地区的日、韩等国。较高能耗模式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也意味着中国面临日趋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可再生能源增速较快,能源利用有所改善。从能源消耗的类型看,2008至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年均增速为33.36%,比紧随其后的核能以及天然气分别高出18.3和20.1个百分点,煤炭增速垫后仅为1.7%。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体现出中国能源利用有所改善。这在同其他国家的比较中也能体现。2008至2018年欧盟、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年均增速均在10%左右,同期的韩国和日本也不及中国。

能源结构煤炭为主,可再生占比较低。尽管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速较快,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特征,这使得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需求以煤炭为主。从能源结构看,2019年中国的煤炭占比高达57.6%,是美国和欧盟国家的4.8倍和5.2倍。而在非石化能源方面,中国核能占比仅为2.2%,分别是美国和欧盟的27.3%和20.6%。此外,可再生能源占比也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偏高的石化能源比重不仅对环境改善构成加大威胁,还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阻碍。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能源消耗规模较高,其中又以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为主,长期以往将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那么该如何扭转这种格局?

发展绿色能源,提高利用效率。从当前中国电源发电量情况看,2019年火电占比达到67.4%,分别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高出62.6和39.5个百分点。在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占比达到63.7%,更为绿色的太阳能发电的比重仅为11%。这说明今后还需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进而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比重。

加强节能投资,减少能源耗损。2019年中国节能服务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1141亿元,相应的节能规模达到3801万吨标准煤,较2018年均略有回落。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耗规模却稳步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节能投资,注重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推进对高耗能设备的改造。

2)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在生产过程中,能源使用方式的改善能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但是,生活方式如果不能同步转变,也会对绿色发展造成阻碍,其中又以垃圾处理问题尤为突出。

垃圾产量逐年提升,中国规模全球领先。2017年美国和中国的垃圾产量分别高达2.6亿吨和2.1亿吨,位居世界前两位。其中,中国的垃圾产量比紧随其后的印度高出24.7%,且远多于同为人口大国的巴西。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垃圾处理问题将变得愈发棘手。

生活垃圾居高不下,环境污染尤为突显。从整体看,中国的垃圾产量规模较高,而其中生活垃圾问题是长期症结。2010年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6亿吨,而到了2019年升至2.4亿吨,增幅高达53.2%。在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以主要的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为例,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2017年来自生活源的排放量高达983.4万吨,远高于工业源的排放。此外,生活源的污染物对大气等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电子垃圾规模攀升,处理难度高增。电子垃圾的增多是近年来的另一新问题。2019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536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1012.9万吨,占比高达18.9%,位居全球首位。在规模上,中国的电子垃圾不仅比紧随其后的美国高出46.4%,也远超日本等国。由于电子垃圾以废弃的电气设备或元件为主,其富含的有毒物质不仅对环保造成较大压力,而且由于难以降解使其污染更具长期性。随着中国居民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快速提升,电子垃圾成为未来阻碍绿色经济发展的新难题。

如何破解中国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对绿色经济带来的难题?

垃圾分类适时启动,居民践行绿色生活。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截至2020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居民区与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有害垃圾分出量同比增长11.2倍,远高于其他垃圾。另外,在可回收物、湿垃圾分出量呈现较高增速的同时,干垃圾增速下滑,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政策效果初显。

垃圾分类仍需推广,产量高区急需普及。尽管上海的垃圾分类措施如火如荼,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这一措施的实施范围仍然偏低,尤其是在垃圾规模较高的区域。根据住建部的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措施仍需尽快在全国普及。

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对消费品的引导也能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比如汽车的消费便是典型代表。

汽车需求增长,环境持续承压。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2575.4万辆,相比2010年提升了42.7%。从保有量看,201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8亿辆,其中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了400万辆。居民汽车的增多,也使得环境承载面临压力。2019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603.8万吨,其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合计1407.2吨,占比达到87.8%。此外,汽车需求增多也间接导致汽车制造业污染的加深。

汽车数量的增长也加大了能源消耗。汽车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大气污染持续加深,还加大了能源的消耗。2017年全国交运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相比2010年提高了55.6%,且高于我国整体能源消耗的增速。这也使得交运的能源消耗比重由2010年的7.5%提升至2017年的9.4%。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减轻污染降低能耗。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乘用车市场的占比分别为4.7%和4.8%,这意味着当前中国仍然以传统燃料汽车为主,未来应通过减税等政策优惠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鼓励共享交通发展,助力居民绿色出行。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以网约车为主的公共交通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普遍方式。2019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4.1亿人,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升至37.1%。这也使得中国共享交通出行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2010亿元稳步升至2019年的2700亿元。由于网约车能够以合乘的方式大幅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因使用机动车造成的尾气污染,未来还应进一步完善共享交通模式,减少居民出行对私家车的依赖。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延伸轨道交通线路。推进居民绿色出行还离不开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在增加公交车规模的同时着重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的应用。2015年在中国新增及更换公交车的规模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66%,随后在2019年升至96%。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车总量的比重由15%增至59%,但是该比重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的延伸也需跟进。

环境改善经济提质,环保行业黄金时期

新常态下经济提质,绿色经济被点亮。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规模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结构的调整成为新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其中绿色经济的推进将扮演重要角色。绿色经济的加快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发突出。

环保改革提速,环保行业迎来机遇。步入“十四五”时期,环境的改善将更加受到重视,相应的改革也会提速。一方面,能源的合理利用将成为推进绿色经济的重要任务。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引导居民绿色生活对绿色经济也不可或缺,比如普及垃圾分类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品。而这些将有利于环保行业的发展,2010年以来,环保行业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认为环保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作者单位:海通宏观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有删节。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