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稳中求进,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定2022年经济发展路线图

第一财经 2022-01-13 18:44:23

作者:安永EY    责编:张健

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2021年实现了韧性增长和持续的战略发展,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坦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和保持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是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央政府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投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期高质量发展。

一、概要

2021年对全世界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计划。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2021年实现了韧性增长和持续的战略发展,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然而,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坦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和保持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是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央政府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投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期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经济韧性凸显

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稳中向好,彰显韧性。尽管疫情威胁阴霾仍未散去,零星病例时有发生,病毒新变种不断出现,中国的工业增长和外贸等关键经济指标全年仍表现强劲。

- 国内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得益于产业链和供应链较强的韧性,2021年1-11月,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双双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年末由于局部疫情再度爆发,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 房地产行业的供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增加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以上[1],为其应对挑战、推进改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留出更多空间

1. 高技术引领工业生产和投资

2021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15.1%,较10月份增速加快。分产品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9%和112%[2]。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也起到了“强心剂”作用,同比增长22.2%[3],高于总体水平17.0%,带动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4万亿元人民币[4]。

2. 对外贸易保持韧性,但更多支持政策亟待出台

得益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顶住了日益加大的下行压力,总体延续上行势头。2021年1-11月份,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5],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2.2%。展望未来,挑战依然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宗物资价格高涨、供应瓶颈、能源短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随着全球防控措施放松和人们在服务方面的支出增加,对中国商品(如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产品)的需求预计也将下降。为帮助出口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将实施此前提出的减税降费措施,加快出口退税,并采取措施缓解国际物流市场的压力。

3. 乡村消费和电商为内循环提供进一步支撑

尽管消费领域的复苏势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零星复燃而略有波动,2021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势,同比增长13.7%,达到39.9万亿元人民币(约6.3万亿美元)。与城镇相比,1-11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6]。

乡村消费潜力需要进一步释放:意识到乡村地区消费市场的潜力,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完善配送物流体系。未来一年,“下沉市场”概念[7]将继续成为中国电商企业的核心战略,伴随新的功能、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更多具竞争力的企业加入这一领域。

电商将更多地渗透小众市场:中国消费市场在持续扩大的同时,也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更加准确地进行划分。相较于以前的必需品消费,中国消费者现在愿意为健康/优质服务支付更多的费用。Z世代[8]也正在崛起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这个年轻的群体精通各种科技,往往自发地做出消费抉择。他们从更多的维度看产品,更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体验,对“中国制造”产品更感兴趣。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把握商机,企业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其供应链,加快在线/全渠道构建,提高组织敏捷性以应对竞争。

三、2022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让我们回想起中美贸易纠纷之前的政策环境,但大环境自那以来已发生很大变化。疫情仍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目标的一大挑战,因此,2022年中国将会通过放宽政策支持、促进创新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以及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等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央行将实行稳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1.2万亿元人民币(约1,880亿美元),用以增强金融机构资本配置能力。下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或仍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包括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及逆回购协议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约1.5万亿元人民币(约2,290亿美元)。2022年专项债券重点用于9个大的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9]。

2. 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仍是核心重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重点加快突破核心科技瓶颈,增强战略科技实力,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定下了四点目标:1)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2)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3)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4)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加大的大环境下,强调内循环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调整。随着经济基础增强、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中国形成了一个需求多元化的庞大市场,因此内循环将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关注内循环并非意味着与外界隔离开来,中国仍将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环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强多边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3. 稳定房地产市场是2022年一项主要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为此,中央政府出台政策,严控房地产开发商的杠杆水平,维护银行业金融稳定,降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自2018年以来,房地产开发商主要风险来源(如公司债券、财富和资产管理产品)的增长已经放缓,2022年也有望保持在较低水平。

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或有助于中长期为炒房降温。2021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五年,释放出中国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的强烈信号。同时,政府将继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商业地产和保障性住房的平衡增长,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打破楼市调控“屡调屡涨”怪圈。考虑到一些重点城市地区的地理和社会发展差异,长租房也被视为长期缓解压力的一个解决方案。

4. 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中国低碳发展承诺推动了2021年国内外绿色投资的增长,在液氢项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CCUS)、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组件等重点领域,为全球投资者创造了巨大机遇,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迎来蓬勃发展,开始在海外投资脱碳相关项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信息表明,新能源行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中国约30%的对外投资集中在新能源领域[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表明,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供应是中国逐步取代传统能源使用的前提。未来几年,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电力来源,但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成为更加关键的问题。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此外,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注:

1. 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s://www.pishu.cn/zxzx/xwdt/575039.shtml

2.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12/t20211215_1825289.html

3.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112/t20211215_1825337.html

4.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12/t20211214_1825288.html

5. 新华网, http://www.news.cn/english/2021-12/07/c_1310356959.htm

6. 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12/t20211214_1825286.html

7. 下沉市场:将市场转移到三四线城市、城市中心和乡镇以及农村地区,这些地区被视为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8. 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年轻人组成的典型消费群体

9. 财政部,http://tj.mof.gov.cn/zt4/jianguanshixiang/202112/t20211220_3776117.htm

10. 国务院,http://english.www.gov.cn/news/topnews/202112/10/content_WS61b35be4c6d09c94e48a2100.html

11. 国务院,http://english.www.gov.cn/news/topnews/202109/10/content_WS613b1efdc6d0df57f98dffeb.html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