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潘璐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潘璐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生物医药如何融合国际资源与本土创新,并探讨生物医药企业突破长周期困境的有效路径。
扎根浦东热土十年砥砺前行
上海是中国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上海发展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再鼎医药创立于上海浦东张江,十年来深耕生物医药领域。潘璐表示,浦东作为科创热土,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人才与产业链的全方位支持,张江的创新生态则加速了技术转化与商业化进程。目前,公司有八款创新药械产品在国内上市,其中两款为国家一类新药。
双轮驱动创新构建核心优势
自主开发、外部引进/合作是药企打造研发竞争力的两条路径,多家中国头部药企均采用了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潘璐指出,再鼎医药坚持“全球引进+自主研发”双轮驱动模式。她认为,通过引入国际前沿疗法与强化自主创新,公司已构建高度协同的产品管线。以患者需求为核心,聚焦肿瘤、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是再鼎医药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突破性治疗方案。
潘璐强调,自主研发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引擎。在自主研发领域,再鼎力医药的自身免疫药物艾加莫德与小细胞肺癌药物ZL-1310展现出显著潜力。她表示,ZL-1310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孤儿药资格认定,有望成为公司首个在美国商业化的自研产品。再鼎医药的目标是至少获得一到两项新药临床试验的批准,持续扩充自研产品的管线组合。
创新驱动蜕变 逐步迈向新阶
生物医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如何破局成了生物医药企业普遍要面对的问题。面向未来,潘璐分享了再鼎医药分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2025年至2026年,推动三款重磅产品上市,艾加莫德等已上市产品将持续放量;2027年至2028年,推动ZL-1310在美国商业化,实现15款商业化产品布局,营收目标突破20亿美元;2029年后,通过自研管线扩展及全球化业务拓展,公司将进入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通过独特的“再鼎模式”实现领跑。
这片北方之海不像南方海滩那么甜美宁静,它的阴晴不定与力量感,给戏剧增添了大自然的风雨、雷鸣,也成为国内青年文化一年一度的精神充电站。
“1+6”是一场从“审核逻辑”到“服务逻辑”的深层转变:过去更依赖“一刀切”的财务指标,现在更注重“分阶段、分领域”的精准支持;过去更强调“风险防控”,现在更注重“风险共担”——通过专业机构、老股东等“知根知底”的投资者参与,将市场风险分散到更具风险识别能力的主体中。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阮加:余永定教授的观点认为长期增长必须依靠投资和技术进步,消费是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但在信用货币时代,这一观点需要结合现实进一步思考,特别是在中国当前需求尚有不足的情况下,简单地将消费与投资定义为单向因果关系可能忽略二者的动态互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上海科技大学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分享了上海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前沿经验,并探讨高校如何深度融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