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门卫有多少了解?出色的门卫同时也是出色的社会学家

第一财经 2022-08-26 10:04:28

作者:彭晓玲    责编:李刚

门卫是司空见惯的存在,大家从他们身边匆匆经过,顶多打个招呼,谁会想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呢?

门卫是司空见惯的存在,大家从他们身边匆匆经过,顶多打个招呼,谁会想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呢?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彼得·比尔曼所著的《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却把目光投向了学术界从来没有关注过的门卫们。

社会越发展,分工越细致,自然涌现出很多新职业。但很多社会学家还是沿袭民族志研究的传统素材,更喜欢瘾君子、流浪汉、暴力犯等刺激的题材,而比尔曼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试图在看似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解剖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关系与现象。

这种研究思路并非比尔曼独有,人类学家罗宾·内葛花了十年时间,与纽约城市环卫部的各层级男女员工一起工作,甚至还开着笨重的大卡车运送垃圾,写出《捡垃圾的人类学家: 纽约清洁工纪实》。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马克·奥热则从搭乘的地铁得到灵感,在地铁空间里进行民族志田野调查,写成《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

具体到《寻找门卫》这本书,比尔曼的研究对象是纽约高层住宅的门卫。这个群体是纽约市的特有产物,而且历史颇为悠久。1927年的《纽约时报》就写过“为了赚钱谋生而闲散站街的纽约人”。文章中说,纽约城内充斥大量的“站街等待者”,他们有时站在人行道上,有时站在拱形遮阳棚下面,有时站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大厅的玻璃门里,穿着华丽的制服,为城市增色不少。1987年,比尔曼到哥伦比亚大学做学术报告,晚上约好去社会学系主任罗纳德·伯特公寓见面,在那里碰到的门卫,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11年后,比尔曼再次来到纽约,发现门卫越来越多,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对门卫这个群体自然产生了研究兴趣。

在《寻找门卫》一书中,比尔曼从入职方式、工作内容、与住户互动、薪酬待遇、与住户和工会的利益拉扯等方方面面,详细介绍了纽约门卫的生活状况。门卫工作的门槛不高,不需要特定教育文凭,英语勉强应付即可,体力也无要求,工资待遇却不少,一年有3.8万美元年薪,此外每年还有约1万美元的小费与若干年终奖,算下来70%的美国人收入都低于门卫,因此大部分门卫的工作年限都超过十年,比尔曼因此把纽约门卫称为“职业性的工人阶级”。

虽然入职门槛低,纽约门卫却一直供大于求,要获得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大部分机会是内部信息相互推介,能影响雇佣决策的管理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比尔曼说,这是一种“弱关系的优势”模式,会沿着种族和族群的传递渠道达到社会结构化,也造成市场区隔。如今,纽约公寓服务产业基本被东欧人控制,尽管穆斯林人群也在纽约快速扩张,但很少有穆斯林门卫,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被引荐到这一领域。

“怎么才能在纽约做上门卫的调查,实际也在讲原子化社会里,要找某些工作,不是通过血缘、地缘这种强关系,而是不那么熟的‘弱关系’介绍的。‘弱关系’本身可以显示出整个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的门槛、界限、区隔。”《寻找门卫》中译本责任编辑顾晓清说。

比尔曼还花了很多精力,重点研究门卫与住户之间微妙的关系,尤其是门卫如何协调与住户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门卫以何种方式来应付他们与住户之间“空间距离近但社会距离遥远”这一处境。他发现,面对给公寓住户送货、送邮件、送快递的人时,门卫俨然有主人的架势;面对公寓住户时,他们又退回服务人员的身份。而门卫基本是白人的现状,导致的结果是黑人进公寓的难度明显大于白人。

门卫和住户彼此之间保持表面上的礼貌,但某种程度上说,门卫对住户的了解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小到是否喜欢点外卖、看了什么电影,大到是否有婚外情,都难逃过他们的眼睛。但门卫的收入和社会阶层又低于住户,住户对他们的生活并不感兴趣。比尔曼的访谈中还提到,门卫和住户的互动关系也仅仅存在于公寓大厅,住户会在大厅里与门卫寒暄聊天,看起来关系熟络,一旦他们在大厅之外再次与门卫相遇,就变得非常冷漠,仿佛从来没见过一样。

在这种社会关系模式下,门卫需要在不同阶层间进行熟练的身份转换,并相当依赖于这种“技巧”来谋生,“出色的门卫同时也是出色的社会学家”,比尔曼说。正是门卫与住户互动时的那种关系张力深深吸引了比尔曼,让他意识到门卫是社会学田野调查“极佳的研究对象”。

“比尔曼为什么要如此不厌其烦地探究门卫这个并不为人所熟悉的职业群体?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纽约高档公寓大堂里的日常琐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李钧鹏在《寻找门卫》的导读中指出,比尔曼将门卫与住户之间的互动形容为“日常生活的语法”,也就是组织各种社会互动、形塑不同决策、驱动日常行为的那些并未言明的准则。

“《寻找门卫》虽然讲的是纽约的事,但很多地方读起来感觉会让人深思,因为随着国内这些年高层住宅楼与商业物业管理的普及,门卫也逐渐被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国内用‘保安’这样的称呼更多一些。”顾晓清说,从看门大爷到现代保安,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是社会网络分析一直关注的点。而社会学上网络分析的要旨就在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互动和社会经验之中,抽象出一套可供分析的网络模型。“门卫这个职业看似非常容易被忽视,但通过作者的社会学调查,像一扇小窗一样展示了阶层不平等、阶层之间的博弈、种族歧视等美国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的问题。”

《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美]彼得·比尔曼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2022年5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