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亿元,同比下降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389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5898亿元,同比下降24.8%;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294亿元,同比增长12.5%。
低基数推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跌幅收窄
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6.6%,高于前8个月的增速-8.0%,已连续三个月回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1%,较前8个月的增速3.7%继续回升。公共财政收入9月单月同比8.4%,高于8月的5.6%,主要是留抵退税的影响减弱。我们估算8月留抵退税规模约为467亿元,而9月基本为零。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9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8.4%,要低于8月的9.3%,这也和9月终端需求走弱的趋势一致。
拆分来看,前三季度税收和非税收入同比分别为-11.6%和23.5%,均高于1~8月的同比-12.6%、21.2%,两者缺口继续扩大。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后,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1.0%,略低于1~8月的1.1%。9月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当月同比,分别为0.4%、39.7%。非税收入增速创年内新高,可能和地方政府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收入高增、按规定恢复征收的银行保险业监管费收入入库等有关。
分税种来看,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1)个人所得税延续高增,当月同比从上月的8.8%回升至11.2%,增速在主要税种中位居前列,和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所映射的劳动力市场景气度下降相背离。不过从历史数据看,多数年份下半年各月的个税同比增速呈回升之势,可能原因是个税属于累进税,随着收入增长,和上年同期相比,相同年份越靠后的月份,可能会有更多的纳税人按更高税率缴纳个税,导致个税收入同比在下半年多数回升。
2)国内增值税同比回升,从8月的5.7%上行至6.7%。不过,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的国内增值税同比8月为16.4%,9月下滑到7.7%,可能和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有关。
3)低基数推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跌幅收窄。9月耕地占用税、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共计1294亿元,同比从上月的-24.6%回升到-4.1%。上述五个税种的9月同比增速均高于8月,低基数贡献较大:2021年9月这五个税种收入环比增加7.8%,而2016年~2020年同期平均环比增加32.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房地产相关指标虽多数改善,但行业整体仍处于低景气时期。由于2021年10月这五个税种收入的环比大超季节性,高基数下预计今年10月相关税收的同比或明显回落。
4)资源税当月同比大幅回落,从8月的28.1%降至3.3%,也和上游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有关。
5)国内消费税增速明显走弱,从8月的5.2%降至-4.4%,可能和汽车、烟酒等征收消费税的行业生产走弱有关(国内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
6)企业所得税跌幅扩大,当月同比从8月的-3.0%下降至-12.2%。从历史数据看,9月企业所得税缴纳规模通常较小,比如2021年9月缴纳规模只占全年的1.8%,因此同比波动较大。10月通常是企业所得税缴纳的大月(税收是经济活动的滞后体现,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创造的企业所得税主要在10月征收),因今年三季度经济延续恢复,今年10月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速或将转正。
公共财政对基建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弱
9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5.4%,低于8月的5.6%,已连续两个月放缓。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当月同比从前值4.5%上升至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当月同比从5.8%放缓至5.3%。
今年公共财政面临减收压力,但财政赤字使用进度较快,今年后续月份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中枢或将进一步下移。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72.9%,低于前三年同期的均值79.2%。假定今年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实际完成进度(考虑留抵退税因素后)和前三年同期的均值79.2%持平,可估算得全年公共财政收入为19.8万亿元,比收入预算规模少1.12万亿元。而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支出较快,以使用赤字/(预算赤字+调入资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前三季度为65.3%,而过去三年同期平均为48.3%,即使是2020年同期也只有50.6%。
假定调入资金规模不变,可估算得今年四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平均为-3.4%,较前三季度的支出增速6.2%明显回落。
从公共财政支出投向看,9月公共财政对基建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弱:一是,9月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这四个和基建相关的支出分项,合计当月同比从上月的-8.1%降至-9.9%,跌幅进一步扩大,这也是今年前9个月中同比增速最低的。9月公共财政投向上述四个领域的规模,均同比负增,其中投向交通运输的公共财政支出同比从8月的-2.1%大幅降至-18.9%。二是,9月基建类支出占比从上月的22.9%小幅下降到22.4%,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26.2%。
我们认为,鉴于四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中枢可能明显下移,加之民生等领域的刚性支出挤压,四季度公共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力度可能还将进一步减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资本金后,配套融资尤其是信贷投放的力度,或是影响四季度基建投资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9月可能是今年两本账支出力度最弱的月份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4.8%%、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28.3%,跌幅均较今年1~8月的有所收窄。如果看当月数据,全国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分别从8月的-2.0%和-4.9%,大幅下降至-19.2%和-26.4%。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重点是保交楼,开发商尤其是民企开发商拿地的意愿不强,9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从8月的-56.6%进一步下探至-65.0%。
政府性基金支出方面,9月同比-40.4%,较8月的-8.8%大幅回落。今年9月的政府性基金支出单月增速是2012年公布数据以来单月增速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在前8个月拨付(虽然原则上使用截至时间延长到10月底,但前8个月未使用的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不足1500亿元),而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主要在10月发行,因此9月是专项债资金使用的空窗期。9月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仅为1335亿元,较前8个月的均值4132亿元下降67.7%。
四季度财政支出压力可能有所缓解。9月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两本账支出同比-10.0%,今年首次转负。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预算进度为46.5%,低于往年同期。使用和前文估算全年公共财政收入时相同的方法,可估算得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约为7.5万亿元,两本账实际收入27.3万亿元,比预算收入低3.5万亿元。在调入资金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将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考虑进去,可测算得四季度两本账支出同比平均为-4.3%,高于9月增速。因此,我们认为9月可能是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两本账支出力度最弱的月份。
不过,两本账四季度平均-4.3%的增速,和前8个月的增速11.0%有较大差距。因此,四季度在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的支撑下,财政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将强于9月,但远不及前8个月。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补充资本金后,为使基建更大力度托底经济,四季度有必要加快配套融资尤其是信贷的投放。
(钟正生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11.1%,有力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方案涵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国有“三资”管理等9大方面35项改革任务
2025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持续向财政传导,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尽管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出现下滑,但财政支出保持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赤字率拟按4%安排,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显示出政府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