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80岁读博士,与棋圣对弈,上图东馆金庸展追忆武侠人生

第一财经 2022-10-30 12:23:48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是武侠迷最美好的回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是武侠迷的美好回忆。

10月28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金庸展上海站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读者可以领略金庸用过的物品、写下的字迹,从影像展品和音乐中回顾精华瞬间,与大雕合影,过一把大侠瘾。

不少市民赶在开展首日前来,微博网友Carina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聊到感动哭,小红书网友“小狗出游记”说“想起了全家一起看《射雕英雄传》没做完作业的寒假”。记者也在现场看到穿着古装来逛展拍照的青年,大大方方地在影视剧照墙前摆姿势留影。

金庸展现场

爱阅读、爱下棋的武侠大师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他是最著名的华人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是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

金庸展上海站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香港金庸馆为展览提供支持。为了全面呈现金庸其人及金庸武侠世界,本次展览策划了6个展区分主题进行呈现。

展区一“大侠足迹”介绍了金庸的家庭背景、主要生平,在世时的日常创作生活、在《明报》工作时的状态等。展品包括金庸使用的印章、印泥、文具,金庸家族的族谱、祖父查文清参加乡试和会试时的答卷,金庸的家书、手稿,《明报》创刊号剪报等。

在一份“查良镛致《明报》编辑部手谕”原件中,记者看到金庸工整的字迹,他喜欢以“字条管理”的方式对编辑部的员工下达指示。他在这份“手谕”中,点评了近期《明周》《明月》及《明报》新闻报,并强调新闻版的风格要做到“新闻副刊化、副刊新闻化”。这些资料体现了金庸作家身份以外的日常工作,他通过新闻工作来观察社会、分析人心,世界的变化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金庸展现场

阅读与业余爱好也是金庸写作的重要支撑。从香港金庸馆提供的资料中可以看到,金庸从小阅读广泛,写作天赋早早显露。“自幼喜欢阅读,约八岁已经阅读《荒江女侠》《江湖奇侠传》等武侠小说,长大有又爱看《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及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学时已与老师合编级刊,青年时期更多次投稿至《东南日报》副刊‘笔垒’刊出其作品。”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文学博士,他随即以八十高龄赴剑桥深造,2006年以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取得硕士学位,2010年以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取得博士学位。金庸能创造如此庞大有趣的武侠世界,与他拥有深厚的学养有关,这次金庸展也展出了不少他的藏书,反映了他对文学理论、宗教、社会学、艺术、语言学、神秘学和围棋等知识的广泛兴趣。

金庸藏书包括多个语种,从汉语到英语、日语、法语等,显示出作家强大的语言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关注。英国文学评论家埃德温·缪尔的《小说理论》、英国哲学家罗素《幸福之路》《婚姻和道德》、庞德的《佛教起源研究》和《罗吉特英语词库》等书籍,颇引人注目,使人不禁联想金庸的书房究竟是怎样的世界,这些知识也支持他几十年不断写作。

金庸展现场

金庸也是围棋迷,现场的一件由香港文化博物馆提供的香港围棋协会棋纸,记录了1986年10月25日金庸与“棋圣”吴清源的对弈,后者是金庸最佩服的人。比赛名称为“荣誉性的一盘棋”,比赛结果是吴清源执白中盘胜。这份棋纸对输掉比赛的金庸当然意义非凡,棋纸上方还画了一颗太阳,并写了“荣誉·光辉永恒”,不知是不是与偶像对弈后感慨万千的金庸本人亲自画的。

在展览现场也可以看到金庸收藏的原木围棋棋盘和围棋,还有一面很大的棋盘墙,展示了《天龙八部》中的“玲珑棋局”,提示观众回想金庸在《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作品中写到的精彩对弈场面。

可与大雕合影,睡“寒玉床”

展区二“金庸的武侠世界”侧重展现金庸武侠作品从创作之初到火遍全球的过程。展览现场以“藏经阁”的方式模仿《天龙八部》中的场景,列举了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创造出的全部典籍,如《易筋经》《般若掌法》等。展区还展出了香港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各种金庸作品的不同版本,比如每更新五回就结集出版一册的《射雕英雄传》(1958,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侠客行》1~6集(1966,邝拾记报局)等,以及《雪山飞狐》《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等的英文版本。

现场还展出了一些最初连载于报纸上的剪报,比如《天龙八部》从1963年9月到1966年5月在《明报》连载完成,一份小小的剪报上只有“《五、六件大事》游坦之和阿紫到了”这一段,可想而知当时读者“催更”的心情会多么强烈。

在展区三“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中,大量剧照、影碟等展品反映了金庸武侠如何在几十年间席卷影视文娱市场。至今,金庸作品的电影版超过四十部,电视剧超过六十部,电子游戏和文创产品、漫画等不断推陈出新。澳门发行的金庸小说邮票,1998年吴大江、黄霑作曲《射雕英雄》的曲谱复制品,峨眉电影公司制作的纪念画册,多部电视剧录像带、电影碟片和主题曲录音带,以及众多明星拍摄的景点海报,把观众带回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世界。

金庸展现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金庸创作的第一个巅峰期,他先后出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小说,在《明报》掀起浪潮。1958年《射雕英雄传》电影上映,金庸的作品开始搭上了影视的快车,好故事与有力的传媒手段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的兴起彻底释放了金庸武侠的魅力,他的主要作品都先后拍了多个版本的电视剧,从香港TVB到最初由张纪中主导的内地版本,也都被几代金庸迷津津乐道。在展览最后,二三十台老电视搭建成一座“金庸电视剧”的“高山”,电视中播放着很多经典场面,引人回忆无穷。

这次展览也搭建了很多金庸武侠场景,让观众打卡留念。等身大小的“神雕”、暗黑场景的“古墓”和“寒玉床”,让人们可以过一把小龙女与杨过的瘾;观众可以戴上斗笠,在“绿竹巷”抚琴而歌,体验令狐冲学琴时的惬意;“华山论剑”“高手过招”则安排了互动游戏环节;数十幅由漫画家李志清、黄玉郎等金庸合作者的画作,则把人带回到武侠同人创作的现场。

金庸展现场

记者在豆瓣读书查看“收藏人数最多的”5部金庸作品,均在豆瓣读书“TOP250”榜单中上榜。《天龙八部》高居第15名,《笑傲江湖》列第29名,《射雕英雄传》为第49名,《神雕侠侣》为第71名,《倚天屠龙记》为第185名。这些作品创作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广泛出现在中国出版市场中也有几十年,其最初的死忠读者都已成为中老年人,但新读者仍不断出现,体现出金庸文学创作的强大生命力。上图东馆为本次展览特别开放了“金庸专区阅览室”,看完展览的老中青读者纷纷来怀旧。

展览将持续到12月11日,观众需在“上海图书馆”小程序上点击活动预约后,预约前往观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