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覆盖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中国碳市场瞄准“国际影响力”

第一财经 2022-11-16 09:56:48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杨志

除了覆盖行业范围扩大外,中国碳市场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也正在完善。

中国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在15日召开的COP27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碳市场是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

数据显示,2021年7月,中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2年11月11日,中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7亿吨,累计成交额86.74亿元人民币。

赵英民称,中国碳市场虽然开了个好头,但和国际成熟的碳市场相比,仍需要完善。中国下一步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在发电行业配额现货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资料图 摄影/章轲

目前,我国碳排放报告与核查范围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统称“八大行业”)。专家预计,完成这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将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2030年碳达峰时,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除了覆盖行业范围扩大外,中国碳市场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也正在完善。

本月11日,中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下称《进展报告》)介绍,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等配套制度,对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方权责进行相应规定,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管提供依据。目前正加快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技术规范。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及成交价格情况。资料来源:《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

《进展报告》介绍,全国碳市场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支持地方和企业在推动减排的同时充分保障民生,妥善处理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政策导向,科学合理的发电行业配额分配为发电机组供热改造、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注入了动力。

数据质量是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生命线,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当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控制成效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已结合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实际运行情况,对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并专门编制了针对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目前正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上述负责人介绍,借鉴欧盟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已压缩了核算技术链条,删除了非必要参数,既可以确保数据质量,又可以简化核算环节,减轻企业技术和管理压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城市发展与AI战略顶层设计出炉,“外卖大战”影响初显丨一周热点回顾

多项重大政策与市场动态密集发布;寒武纪股价超茅台,登顶A股新股王

184 08-30 10:59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多维度发力推动中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建议扩大参与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提升市场活力

5 167 08-29 23:49

中央层面明确碳市场路线图,释放哪些信号

《意见》在中央层面全面阐述了碳市场的定位、中长期目标和建设方向,由此也回应了此前社会上对于碳市场的不确定性预期和模糊认识。

356 08-26 20:29

“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北京站活动举行,青少年携手点亮气候行动力

“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活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中国气象学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天气网承办。北京站活动由中国天气网、北京市气象学会与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环节,青少年们系统了解了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与现实挑战,并通过实践行动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气候担当”,迈出了守护地球的第一步。

99 08-26 14:45

环境部将通过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推进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全国已建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项目可产生的年减排量约为2400万吨二氧化碳,到2030年减排量可增加至约5000万吨二氧化碳。

178 08-16 12:1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