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8日举行的2022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颁奖盛典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学术主任李治国教授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每个企业在ESG面前都会被重新定义,而ESG理念和实践也会无时无处不在,而注重可持续发展和ESG理念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经济韧性和更强的承压能力。
回顾过去200多年里,人类大概每45年~60年会遇到一个经济长波(学术上称之为叫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简称康波),全球经济随着这样一个长周期起起伏伏,或衰退或繁荣。人类跨越经济长周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一轮又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回顾过往五波,每一波都可以看到标志性的技术创新,与之对应的新的产业的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轮又一轮科技进步得出一个基本范式,“这个范式,我称之为交通能源通信矩阵,交通指向速度,能源指向动力,通信指向合成或者融合。”李治国表示,每一轮科技进步跟创新驱动的时候,意味着一个基本范式的革新,交通方式、能源系统和通信技术在发生重大的变革。
未来,中国要真正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须直面全球面临的两大难题:资源和能源的约束,以及气候变化问题。
当前,中国正在从过去由要素与投资驱动的高速增长阶段,走向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此时市场环境愈发重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个时候,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表现为技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高水平服务业。
李治国认为,应对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等挑战,中国于2020年9月提出了双碳目标,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从理想走向现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当中,中国会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参与者,甚至在某些局部领域成为引领者。本轮新科技革命和基本范式革新的特点在于,建立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面向未来的新科技革命和基本范式的革新,将带动绿色化的产业和产业的绿色化。
未来的产业体系是绿色化的产业和产业的绿色化,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ESG是持续、安全、专业、稳定发展的价值观,是企业践行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面向未来,企业要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必须要践行自身更加稳固的、更加长期的、更加专业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ESG指标的选取、框架的设定、持续的数据披露非常重要,不仅是横向比较,也需要进行纵向比较,“在同一个频道上共振非常重要,面向未来,企业如何理解ESG本质,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家和企业都必须思考,如何借助ESG价值观来真正推动高质量发展。”李治国表示。
当下,围绕ESG有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包括1.在当前环境下,企业为何更加注重ESG了;2、ESG的理念和实践如何帮助企业转型;3、对于中小企业,是不是需要ESG理念跟实践。
对于企业为何更加注重ESG这一问题,李治国认为,“双碳目标和绿色金融正在引领时代,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企业自身,都需要重视ESG这个趋势,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各个参与主体在不断变化,消费者、企业员工、金融市场投资人行为等趋向于年轻化。Z世代年轻群体会更青睐于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更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因此,无论品牌建设还是商业模式的设计方面,都必须具有更加独特的ESG竞争力。”
而且,市场总体上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亟需打造其他人无法模仿或者复制的核心技术、有影响力的品牌,而这些要素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紧密相关。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迎来变革,各个参与主体都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使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和ESG理念的优秀企业,将拥有更大的经济韧性和更强的承压能力。
在ESG理念和实践如何帮助企业转型上,李治国表示,企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基业长青的企业,需要无限思维。ESG理念可以帮助企业转型,完成一场自我革新,真正践行一个系统工程、一项由内而外的整体行动。同时,企业转型离不开ESG实践,ESG实践可以帮助企业去把握转型真正的方向,向持续、安全、专业、稳定的长期目标进行迈进。
此外,对于中小企业如何践行ESG理念这一问题,李治国认为,中小企业可以把ESG理念作为一种长期遵循的价值理念以及自我剖析的工具,借助ESG理念和标准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他也提醒,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改变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如果面临短期风险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节奏可以放慢一点。”
股东利益最大化面临挑战
在中国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戴尔坚定践行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在促进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长足进步。
每次巴菲特开线下股东大会,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投资者都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中部小镇,巴菲特的故乡奥马哈来参会,本身就体现出价值投资的魅力。做价值投资知易行难,虽然每个投资者几乎都能背上一两句巴菲特的投资真言,但是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