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尽快补上疫情防控短板,方能守好生命防线

第一财经 2023-01-03 21:28:31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疫情防控工作不论如何调整,都要直面问题尽快补上短板,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中,用行动铸就信任,方能守护好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防线。

随着公共防疫政策由战疫体系转向常规治理,中国当下面临着错综复杂而严峻的疫情考验。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所必须担负的使命。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当前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接下来的工作部署做了回应。

中国疫情防控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公共卫生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

纵向看,从疫情预测、预防、诊断、救治、康护到罹难善后等公共防疫体系的整个流程,都面对相当的挑战;人们面临突出的缺医少药问题,各级医院的诊断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挤兑;随着感染人数指数级上升,各地医疗救治资源、康护资源也出现挤兑,随之而来的是罹难善后资源的挤兑。

横向看,存在城乡、地区间公共卫生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尤其是乡村医疗是中国公共医疗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缺医少药问题非常突出,农村面对这波新冠感染潮考验巨大。

以医疗设施为例,目前中国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数仅561.6万张,重症医学床位(ICU)由去年4月统计的每十万人4张,最近提升到10张,即使随后又上调到12张,但相比美国每十万人34.7张,还存在很大不足。

其次,病毒预防预测评价资源亟须完善。目前全国病毒感染数、重症数、感染类型、毒株变异情况、罹难人数等,都不再集中统计和公布,人们对疫情流变状态缺乏有效了解,一定程度上引发不确定性恐慌。这些都需用科学和事实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否则会抬高整个社会的防疫成本。

再次,公私抗疫体系的协同度亟须改善。抗疫从来都需要个体、社会和政府三方力量同舟共济。

目前最突出的挑战是:在新冠预测、预防、分诊、救治、康护和罹难善后方面存在短板,且存在权力越位、缺位和错位等现象;具有社会自治自律的NGO组织相对薄弱,使中国社会缺乏第三方力量的公共治理缓冲垫。

当前国内疫情暴露的三大亟须改善的空间,也是我们接下来亡羊补牢的努力航向。

当务之急是,构建完善从预测、预防、诊断、救治、康护和善后的全流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公共服务由透明性担保体系与防护型保障体系组成。前者营造公开透明的公共防疫平台,让人们知己知彼地面对疫情敌人;后者则为居民抗疫提供免于恐慌的公共服务,如加强有效疫苗接种,向65岁以上老人和有基础病的各年龄段人群按疗效提供特效药;再如在全世界采购有效的抗疫药剂、疫苗、血液透析单元、床旁血滤机、体外膜肺氧合仪、呼吸机,监护仪,扩展ICU病床,以及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抗疫公共服务基本保障包等。

同时,也应未雨绸缪地做好应对未来疫情风暴的准备。当前针对新的强势流行毒株XBB1.5和可能出现的变异毒株,应做好相应的对症医疗物资的采购和分发准备;并通过监控病毒的规律,做好削峰填谷的积极准备,以平抑感染峰值,缓解对现有医疗资源挤兑的烈度,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周转率。

此外,还要搭建公私共济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共防疫体系,一定是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三方合力的同舟共济。

这是因为,政府担负着提高制度对经济社会敏感适应能力的责任,个人则更能具象地自主评价和协调自身健康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而社会自治自律组织的NGO,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自律自治功能,影响着社会公序良法等非制度规范的运行成效。

显然,个体、政府和社会组织,构成了中国现代公共治理体系的三大主体,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长治久安。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疫情防控工作不论如何调整,都要直面问题尽快补上短板,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在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中,用行动铸就信任,方能守护好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防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