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香港也正在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和布局。
在13日于香港开幕的 2023 数字经济峰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致词时表示,今年香港财政预算案中将拨款逾7亿港元加快数码(数字)经济发展。他强调,将推动香港虚拟资产产业发展,Web3.0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主办方供图
作为我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中的重要构成,香港去年12月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其中就提出了加快香港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步伐。
在为期两天的数字经济峰会期间,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专访时表示,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去年成立了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由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统筹,该委员会正就四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数码基建、跨境数据流动、企业数码转型,以及人力资源配套等。
“相信数字经济未来的GDP比例份额会越来越大,而且可以跟我们实体经济做很好的结合,比如说我们谈到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可以很快地转化到实体经济当中。”
在他看来,特别是对于香港来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Web3.0、区块链等发展都离不开数字经济数字科学的发展。
孙东(左),黄志光(右) 金叶子/摄
谈及如今热度不减的ChatGPT,孙东表示,目前一些国家出于私隐保护的担忧,暂时禁止应用相关的技术,而香港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开过立场。“我们的想法是,Open AI现在没有向香港地区正式开放使用权限,而且考虑到Open AI所带来的潜在一些风险,特区政府现在没有计划将ChatGTP作为一个正式的应用在政府内部使用。”
他补充道,大家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在演练当中,特区政府会继续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去看待这样一个新情况,而且会紧密关注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新的技术的影响不是1年、2年,也不是10年、20年。我们现在也在跟业界商量合作,怎么样利用香港的优势,特别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造,开源、非牟利这些发展方面,能够在香港做出一些独特的贡献来。”
而随着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的发展,技术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也水涨船高。特别是智能算力上。根据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1年全球数据总产量67ZB,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6%。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都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也出台了政策推进智算中心建设,香港也在筹建自己的超算中心。根据香港2023/24年度《财政预算案》,香港会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2023/2024年度完成。
署理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对第一财经表示,从技术上来看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是数字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香港现在已经在开始着手做研究香港超算中心的方案,希望可以在调研后有一个报告,以支持香港成立自己的超算中心,来支撑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还有业界一起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大模型研究和数据的分析。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包括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等。
《政府报告》强调推进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的持续推进,以及加强法律保障和市场需求,以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
数智经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并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银行领域,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崭露头角,正逐步成为创新业务的得力工具。它既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银行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不过,银行在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仍面临技术瓶颈、数据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深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在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变革,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近一个月,监管部门围绕数据产业出台4份政策文件,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