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隔两年多颁出国家科技奖,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有何特点

第一财经 2024-06-24 19:59:27 听新闻

作者:金叶子    责编:胥会云

由于2021、2022年度都没有颁发国家科技奖,因此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难度更大。

距离2021年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已过去两年多,今天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正式公布。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2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10人。

时隔两年多,今年颁出的国家科技奖项目有哪些特点,科技奖的提名、评奖有哪些不同?

项目呈现三大特点

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二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继2001年度王选院士获奖之后,再度出现“60后”,薛其坤院士今年61岁,是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薛其坤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13日,薛其坤在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操作实验仪器。新华社图

薛其坤团队聚焦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一直以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被实验证实。能否找到显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各种方案,但均未能在实验上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薛其坤带领团队向这个无人区探索。

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很快被接受发表于《科学》杂志。因为这个重大科学突破,薛其坤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于2020年成为首位获得菲列兹·伦敦奖的中国科学家。

薛其坤接受采访曾表示,这个发现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所有电子器件,包括手机、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热。他们从量子科技的底层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发现可以让电子在运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所以会影响很多技术发展。

他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已成了全世界在量子科学方面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效应不仅在最早发现的材料体系中实现了,在其他材料中也得到了验证,这说明它有很好的普适性。但真要商业化应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不只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今年的奖项也有多项和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关键技术应用。

比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以及“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今年是5G商用5周年,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374.8万个,占我国移动基站总数的31.7%,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六成,超90%的5G基站实现共建共享;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6.6个,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

工信部提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同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这一项目,我国自主研制出600多款射频芯片、组件与微系统产品,相关成果已用于我国400多家企业,量产超过20多亿颗,支撑了国产5G基站/终端等产品等自主研发和多个重大工程。

上海交大供图

“射频”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射频系统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感知探测、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智能系统等领域。由于射频系统工作频率高,波长与电路结构尺寸相近,分布效应显著。加之具有跨尺度、跨材料、多物理、多功能等特点,射频系统复杂度高,设计实现难度大。射频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射频技术与产业链的源头与基础,也是我国长期被卡脖子的一个痛点。

第一财经从上海交大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领衔的该项目,突破了射频系统建模仿真、设计优化、集成封装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出国产射频设计自动化成套软件,设计研制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射频电路系统产品,建立了芯片IP库,实现了我国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技术和设计软件工具基本自主可控。毛军发说:“单一芯片再先进,只有在系统中才能发挥作用。”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对算力需求与日俱增的今天,“集成系统”设计思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他预测,未来60年很可能是“集成系统”的时代。

提升奖励质量

今天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从奖励数量来看,与2020年度基本持平,但由于2021、2022年度都没有颁发国家科技奖,因此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难度更大。

近年来,我国正不断优化国家科技奖励体系改革举措。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明确要坚持公正性、荣誉性,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调整国家科技奖评奖周期。完善奖励提名制,规范提名制度、机制、流程,坚决排除人情、关系、利益等小圈子干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优化科技奖励项目,科学定位国家科技奖和省部级科技奖、社会力量设奖,构建结构合理、导向鲜明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强化国家科技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公布,例如,将第三条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2023年度的获奖项目,总体来看,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在评奖工作则突出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特点: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完善提名机制、加强评审把关。例如,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评审组设置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构成,强化重点领域。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压实提名者对材料把关、协助异议处理核查等责任,要求提名者与候选者所在单位对候选者政治、品行、作风、廉洁等情况做好审核把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