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破浪有时

2024-12-12 10:19:34 听新闻

作者:钟正生    责编:张健

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维持在5%左右,面临外贸冲击和政策见效的节奏差挑战,宏观政策将重点促进消费回升和房地产市场稳定。

(本文作者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仍在5%左右。其挑战主要在于,外部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强。预计中国宏观政策将在促进居民消费回升、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两个方向积极发力。考虑到外贸冲击和政策见效的“节奏差”,预计二、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下探,低点在4.7%左右,到四季度企稳回升,实现“十四五”的顺利收官。除却“量”的企稳,“价”的回升更值得期待。预计2025年中国GDP平减指数同比跌幅将收窄至-0.3%,四季度可能走出负增态势,带动中国名义GDP增速明显回升。

一、外贸冲击的节奏差。1、外贸总量与份额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海外需求未必能够维持强劲增长。另一方面,以上一轮加征关税的影响做静态推算,短期内将使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回落4.9个百分点左右,对应近一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2%。2、可能存在的节奏差与应对措施。第一,关税落地之前,可能存在短暂的抢出口的效应。第二,人民币贬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加征关税的影响。若美国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幅度处于20%至30%区间,参照上一轮节奏,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指数超额贬值约5%,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负面冲击。第三,中国可降低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关税,加强与欧洲及亚非拉的联系。

二、物价回升的判断。分产业观察GDP平减指数变化的驱动力量:1、第一产业GDP平减指数与食品价格走势一致,预计2025年二季度之后转而回落。2、第三产业GDP平减指数能否止跌企稳,取决于房价能否止跌回稳,以及居民收入及消费信心能否持续改善。3、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与产能周期下行密不可分。2025年外贸风险或影响我国产能利用率见底回升的进程,但宏观政策积极发力将有助于产能利用率见底。基准假设下,预计CPI同比增速中枢升至0.8%左右,PPI同比增速中枢提升至-1.5%附近。

三、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支撑。1、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启动链条。房地产止跌回稳的起点是房地产销售增速企稳回升,通过量的回升带动价的企稳,同时传导至投资端。2、2025年房地产市场具备“止跌回稳”的基础,其弹性取决于稳经济和去库存的政策力度。首先,2024年6月以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跌幅连续收窄,有望带动房价同比跌幅收窄,但在一段时间内或仍处负增区间。其次,从房地产销售已连续三年低于潜在需求、城镇居民购买力透支状况已明显缓解、购房的近期与远期成本均已明显降低来看,2025年房地产止跌回稳具有客观基础。再次,现阶段要将已存在的购房能力转化为购房意愿,尤需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才能加快形成房地产“销售好转-价格回升”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最后,当前“稳地产”与“稳经济”相互嵌套,地产调整拖累经济增长、经济下行进一步遏制购房意愿、拖累地方财政,跳出负反馈更需中央政府介入,打通收储政策的落实堵点。

四、 财政政策加力的关键点。1、2024年财政发力的堵点。一是,财政收入受限于经济名义增长和土地出让情况;二是,地方政府化债对财政发力形成紧约束;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率纳入政绩考核机制可能存在激励不相容问题。2、2025年财政发力的突破口。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我们预计2025年赤字率提升到4-4.5%。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我们预计2025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从2024年的3.9万亿扩大至4.5-5万亿,或主要用于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规模扩大至5000亿,支持“两重”规模略减少至5000亿,加上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的1万亿,预计2025年特别国债规模在2万亿。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我们认为,中央财政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投资更为关键(例如支持房地产收储、促进生育、增加社保支出等)。综上,为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2025年财政政策需额外提供2万亿以上增量。前述各项规模加总基本可以应对外部冲击,但要扭转居民和企业家的预期与信心,促使经济走上正向循环的轨道,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更大力度的财政增量安排。此外,现有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分配体制下,本次一揽子化债方案尚不是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终点,需要在货币政策配合地方债务重组、优化地方债务率考核机制、盘活地方存量公益性资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可行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地方政府作为财政政策主体环节的能动性。

五、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向。1、降息的三点必要性。首先,从配合财政政策角度看,若降息推动国债利率曲线下行20-50bp,预计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1560-3900亿元;若货币政策配合推动城投有息负债成本从2023年末约5%下行至3%以内,预计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约1.5万亿元,节约比例达40%。其次,为对冲私人部门收入及投资回报率下滑的影响,一般贷款的名义利率需要在当前基础上下行20-30bp,以对冲前期盈利回落的影响。再次,为维持合理适度的实际利率水平,需推动实际利率与潜在GDP增速的差值提升至0.8个百分点以上,对应名义一般贷款利率有必要降低30bp以上。综上,考虑到“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预计2025年以7天逆回购为代表的政策利率至少需要下行30bp。2、净息差并非“紧约束”。若货币政策维持近三年的支持力度和降息节奏,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降幅将在20bp左右,2025年尚不会触碰理论底线。2025年“稳息差”仍有余力,可能的方向包括: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在流动性投放过程中,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如进一步降准0.5到1个百分点等);推动贷款按风险水平合理定价;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3、汇率弹性有待释放。2025年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四股“逆风”,预计央行在人民币汇率方面还将严阵以待,在贬值预期较极端的关键节点,央行可能阶段性延后降息操作,并推出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政策工具。不过,稳增长才能稳汇率,要适度保持汇率弹性,不为守点位而守点位。

风险提示:全球经贸冲突加剧,海外经济下行超预期,国内财政货币政策力度或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市场恢复程度不及预期,国际地缘局势变化超预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伍超明:政策积极有为,聚焦科技消费 | 大V看两会

伍超明认为,5%的GDP增速和2%的CPI目标是兼顾实现长期规划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为主导,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重点工作包括提振消费、强化创新、深化改革、稳定楼市和惠及民生。

27 03-08 11:49

宋雪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三大核心目标: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胀|大V看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

27 03-07 19:46

“十四五”收官之年,这些指标“加减法”释放什么信号|数读两会报告

一些经济下拉因素,比如房地产,出现了积极变化,对增长的所谓拖累效应正逐步减弱。

296 03-06 21:46

财政部部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赤字安排更加给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61 03-06 15:30

田轩:对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一):主要预期目标 | 大V看两会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GDP增速目标5%左右,CPI增速目标2%左右,赤字率4%左右等预期目标,旨在应对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118 03-06 10:2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