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超额储蓄的“释放路径”?或仍系于住房 | 一财号思想Vlub(第一期)

第一财经 2025-01-22 18:48:32 听新闻

作者:大V有话说    责编:蔡嘉诚

#宏观慧眼#

超额储蓄的“释放路径”?有别于海外主要释放于消费,我国或仍系于住房

赵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我国超额储蓄更多源于居民购房需求递延导致当期购房支出减少,因此后续储蓄最终流向或是房地产、而非消费,而中间状态或通过股市等金融资产过渡。因此近两年需求侧刺激政策加码、但居民超额储蓄不降反升,也是因为供给侧风险引发的递延购房行为,会约束需求侧政策对储蓄的引导效果。

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是超额储蓄能否释放的决定性因素,前者需要地产调控政策“兼顾两头”(房企融资正常化+将利率降至租金回报率之下)。“保交楼”政策或是被市场忽视的重要抓手,其具备“扩投资、促销售、稳房价、释放储蓄”的良性循环效果。

提振消费,要将无效投资、补贴省下来用于补贴消费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海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当前,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步伐迟缓的主要原因是,快速工业化阶段形成的政策、机制和观念仍然在发挥作用,将过多的资源配置到投资上,导致中国的投资占比明显偏高,而最终消费占比严重偏低。

因此,提振消费、畅通循环,实现经济回升向好,要调整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观念和利益机制,推动中国经济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当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减少低效无效投资,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补贴,减少出口补贴,每年可以节省10万亿元级别的资金,用于补贴消费、提升社保、改善民生,加快重启经济循环,推动市场复苏繁荣。

不仅财政支出需要向补贴消费和改善民生方向倾斜,货币政策也应当加大、加快降息降准力度,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资本市场发展和居民消费提供更加充足的流动性,让资本市场形成的财富效应促进消费繁荣,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新机制,加快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

#市场点金#

建立股票平准基金的三大好处

沈建光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能够设立5000亿~10000亿元规模的股票市场平准基金,在股票市场估值便宜之际买入,并且长期持有,将有很明显的三大好处,也会对人民银行去年创设的稳定资本市场工具构成有效补充。

首先,平准基金入市会向市场传递政府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保持信心的明确信号,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有利于对抗美国的制裁和扭转投资人对经济的悲观情绪,提振市场的风险偏好,恢复市场理性。

其次,股票市场反弹也将改善社会各界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股票价格上涨也有望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直接对总需求构成支撑。

最后,在低估值之际买入中国股市资产,长期而言大概率会带来良好回报。

货币宽松对债券市场以及大盘权重股的利好显著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通过对历史上宏观政策发力阶段市场和经济的复盘,我们发现货币宽松对债券市场以及大盘权重股的利好显著,而财政政策在经济企稳回升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方位扩大内需依赖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财政扩张、货币宽松将是后续政策的整体思路。财政方面,我们预计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5万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用于“两新”的规模翻倍;货币方面,我们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准降息,央行国债买卖规模抬升,创新类政策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地产洞察#

未来一两年,房地产或将止跌回稳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经过3年半的调整,A股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三季度的64.67%下降到2024年三季度的60.99%,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这些理念会逐步融入房企的经营模式当中。现在的市场状态下,我觉得房地产企业要顺应市场规律,建好房子、交付现房、降低杠杆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在未来一两年内,即使房地产市场仍然下行,下行幅度也将会不断收缩,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止跌回稳,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要长一点。

展望未来,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的政策会逐步退出,因为不少政策是为应对过去20年市场只涨不跌的情形推出的,例如限购限售等,上海、深圳、北京的限制性政策仍然有放松空间。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看,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2026年回稳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能否实现还需看政策力度、居民预期、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市场出现波动也是有可能的。

 

#海外观察#

美股三大风险:高估值、高集中度、宏观

钟正生 中国财政学会论坛理事

我们看到了本轮美股高估值、高集中度的合理性。不过,高估值和高集中度之下,投资者可能加大对宏观风险的觉察,继而增大美股波动。展望2025年,我们维持对美股“谨慎乐观”的基准判断,但投资者也需做好应对政策预期差与股市波动的准备。

2024年,美股表现离不开积极的宏观因素。但是,宏观不确定性已然上升。首先,特朗普政策引发的通胀上行风险,可能是美股最大的威胁。

2025年海外经济有望回升,风险资产好于避险资产

熊园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海外宏观环境:2025年美欧经济均有望触底回升,核心逻辑是“宽货币+宽信用+资产负债表修复”。经济回升的同时,美国二次通胀压力加大,这会限制美联储降息空间。我们维持美联储全年降息2次的判断,目前看来,1月维持利率不变基本无悬念,3月是否降息仍存变数,取决于未来2个月的各项数据表现。目前利率期货隐含的全年降息次数已降至1次,考虑到全年不降息的可能性很低,市场降息预期已基本见底,后续存在上调的可能性。

市场交易主线:2025年海外市场的交易主线有三条:经济回升、二次通胀、特朗普政策。其中,经济回升是最核心的变量,决定了资产价格的大方向。在此背景之下,海外股票、商品等风险资产的表现大概率好于债券、黄金等避险资产。虽然货币宽松力度递减、美债收益率飙升会对美股造成压力,但经济预期向好的背景下,美股只会有小级别的调整,并不具备持续大跌的基础。而原油、有色金属等顺周期商品将受益于经济改善预期和二次通胀预期,同时对流动性敏感度较低,近期已止跌回升,后续仍有望延续良好表现。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