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资人、创业家、畅销作家拉斯·特维德系统阐述了其对超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思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智能概念,他将“超智能”定义为能够以前所未有速度进行自我迭代进化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超越人类知识储备,更具备自主进化能力。这一切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带来万千创业、投资新机遇。
超智能到了“门槛时刻”吗?
当人类与高级人工智能融合,2028年预计将产生比高级人工智能更先进的超智能体雏形,具备类似生命体的自我进化迭代能力。到2033年,这类系统即可独立执行火星环境改造等级别的复杂任务。2050年,预计超智能将承担全球80%的实体商品生产和99.9%的知识生产工作。老龄化社会的危机也将不复存在,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且擅长的工作。时间反而成为了最大稀缺品。
以上并非虚构科幻,而是来自本期《两说》嘉宾,知名投资人、创业家、畅销作家拉斯·特维德的观点。他曾连续创办13家公司,出版17部著作。他直接用“重构文明”来形容超智能带来的巨大改变,认为人类正处在类似两百年前工业革命开始的关键节点。他在新作《超智能与未来》中指出:超智能将重构人类产业、组织与社会运行机制。
经济周期:技术革命带来投资新机遇
“我很看好中国,我管理的基金重仓了中国股票。”拉斯·特维德直言不讳地说。他的上一部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广受好评,先后创立了13家初创企业,其中通过人工智能追踪和预测全球技术与产业趋势的Supertrends “超级趋势”,荣获2024年瑞士最热门的创新创业公司。他素以对经济周期、金融市场、创新与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而闻名。
他认为如果梳理过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脉络,尤其是英国经济的表现,就不难发现在高生产率增长时期,即大量新技术涌现、价格持续下跌、通胀极低的阶段,会迎来巨大的投资市场,但同时也会伴随泡沫和剧烈波动。
对于创业者,他看好自主智能体人工智能带来的万千商机;其次生物科技领域也值得投入,特别是生命延长技术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方向;第三大机遇在于运用实验室或工厂的合成技术,替代从自然界开采物质的传统模式。
对于包括股票在内的金融投资者,他认为生物科技、金属矿业会是很好的方向。同时也看好包括中国、越南、泰国等国在内的亚洲股市。
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谁执牛耳?
拉斯·特维德透露,这次中国行,一路上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中美AI竞赛谁领先”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略带敏感的话题,他认为如果看当前最受关注的大语言模型,美国确实领先。全球前55个大模型中,40个在美国,15个在中国。如果观察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处理计算量,美国占全球AI运算量的75%,中国15%。
但是,从熟练劳动力角度看,有大批人才人投入其中进行创新,却是中国拥有的显著优势。如今全球接受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人中约有一半在中国。
基建方面,一些大语言模型耗电量惊人,而中国电力建设速度全球最快。
他在《超智能与未来》中指出:提到高科技经济蓬勃发展的四个关键条件:充足的能源,稳定的治理,对机器最低限度的征税与限制,以及宽松的数据共享与监管。
在他看来,能在全球能完全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国家,中国当仁不让。美国虽然目前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显得不太稳定,但确实很支持技术发展,高科技依然会在那里兴盛。此外,一些海湾国家也符合要求。
人类未来:工作形态变革与寿命革命
超智能时代人类社会角色有了新的理解。
关于未来人类的工作形态,拉斯特维德描绘了一幅混合图景:基础生活服务将趋向免费,但人们仍需通过工作来获取超额享受和体验。当人工智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将解放人们的时间,让他们从日常繁琐中脱身,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
也因此,在人类核心能力方面,拉斯特维德特别强调了两种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神经科技强化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出优质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在信息过剩的超智能时代,能否提出正确问题将比获取答案更为重要。
最令人振奋的预测是关于人类寿命的革命性突破。拉斯特维德表示,未来10-15年内,人类有望通过药物干预将预期寿命延长至120岁。这一突破将使时间成为终极稀缺资源,彻底改变人们对生命周期的规划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10月22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10月25日周六晚22:00播出。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对话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展开一场关于“虚拟现实+医疗”如何打开万亿银发经济的深度对话。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