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关注的国产GLP-1减重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在上海开出全市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首张处方,为患者提供了进口减重药之外的新选择。
第一财经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采访时了解到,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为一位超重合并轻度脂肪肝的27岁男性患者开具了玛仕度肽,患者目前仍需要凭处方在药房购买该药物。
从定价来看,双靶点的玛仕度肽的定价直接对标诺和诺德的明星减重药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盈),但仍低于同为双靶点机制的礼来减重药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
“现在患者已经有三个GLP-1减重药可以选择了,以后的选择还会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趋势必然是越来越卷。”李小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针对患者如何在目前已有的三种减重药当中做选择,李小英解释道,主要看患者的合并症。“比如合并脂肪肝的,现在研究发现玛仕度肽对脂肪肝治疗有一定效果,我们发现临床上肥胖患者约60%都有脂肪肝。”他说道。
玛仕度肽的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表示:“我们在玛仕度肽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它适合体重增加、存在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肪异常的患者,能改善肝脏脂肪含量,且在中国人群中有明确研究数据。”
除了脂肪肝,肥胖还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合并症。替尔泊肽近期已经在国内获批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适应症;而司美格鲁肽对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的获益也已写入药品说明书。
李小英表示,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类似,安全性已经得到数据的验证。从患者的依从性来看,玛仕度肽到现在最长观察了44周,患者的依从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相比之下,司美格鲁肽减重药已经积累了四年的数据,替尔泊肽也积累了两年数据。
据李小英观察,使用GLP-1减重药短期用药的患者居多。“我们发现使用该药物6个月的患者比例是比较高的,一年的要低一点,超过一年的就更低了。一般而言,患者达到减重目的后就停药了,但如果不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体重又会反弹。”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尽管GLP-1药物为肥胖治疗带来了新的格局,但包括李小英以及纪立农在内的专家都呼吁,仍应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奶茶、碳酸饮料这类高糖类食物要少吃,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李小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纪立农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能寄希望于用减重药解决所有的肥胖问题。“我们要强调,患者体重的改善首先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如果肥胖患者的体重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则需要辅助药物治疗。”纪立农提醒道,“切勿盲目使用减重药物或互联网式跟风减重,只有通过科学验证、安全有效的减重,才能既使肥胖得到改善,也不至于对身体造成损害。”
目前GLP-1减重药在国内的定价相对较高,而随着未来更多产品走向市场,有可能被纳入医保,整体价格也有望出现下降。
标志着该药物在全国正式进入商业化。
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成人患者平均减重20%,睡眠中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至少减少27次。在接受替尔泊肽治疗一年后,半数以上患者已不再有OSA相关症状。
随着更多减重药走向市场,未来将会加剧竞争,但有竞争是好事,这意味着GLP-1药物的价格会降低,从而改善全球药物的可及性。
尽管截至发稿该药物尚未获批,但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已经有私立医院通过线上平台接受玛仕度肽注射液的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