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慧眼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或将引发教育行业供给结构调整:
公办园扩张:北京、深圳等地已启动公办园“以事定费”改革。国务院政策明确将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形成“普惠主体叠加特色补充”的新格局。
民办园转型:高端园面临“去资本化”压力,普惠民办园需向“特色化、专业化”转型。政策允许民办园在减免标准外合理收费,避免“一刀切”导致资源错配。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更在于重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
一是建议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考虑到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9~12月社零较快增长抬高了基数,为了保持今年四季度消费平稳增长,可视情进一步增加以旧换新补贴规模。
二是建议将以旧换新品类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必需品、从商品消费扩大到服务消费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扩大补贴受益的人数。降低补贴商品的单价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居民新增消费行为,更好发挥补贴对消费净增的拉动作用。
海外观察
美联储降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关键在于接下来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最坏的情形是美国劳动力市场显著恶化,而通胀水平仍高于美联储合意目标,迫使其在衰退风险下降息。这将重创“美国例外论”,美元资产或面临全面回调,但将显著利好港股、A股等及黄金等抗风险抗通胀资产。
不过,鉴于美国财政政策空间已打开,与欧盟、日本、英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已经达成最终贸易协定,我们判断较可能的情形是:美国就业数据保持相对稳健,关税对通胀的冲击或为暂时性,美联储9月降息25BP。届时,全球流动性显著改善将驱动美股温和上行、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小幅承压、黄金重启升势,港股、A股等股市有望延续牛市格局。
美联储的政策选择将深刻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瑞银模型显示,若未来一年累计降息100个基点,美元指数可能回落至98关口,欧元兑美元汇率或升至1.18。但需注意三大变量:
通胀黏性:6月美国核心CPI同比涨幅仍高于美联储目标0.9个百分点,若能源价格反弹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
政治干预风险:特朗普若试图通过人事调整影响货币政策,可能引发市场对“财政主导”的担忧。
全球资本流动:随着欧洲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欧元区与美国的利差收窄可能促使国际投资者减持美元资产。
全球化的下一程,显然不再是一场单纯比拼效率与成本的“竞速游戏”,而更像是复杂而缓慢的“信任重构”进程。在这场变局中,全球贸易的故事并未落幕,只是换了讲法。过去,它遵循的是“流水线逻辑”——商品沿着最经济的路线流动,哪里便宜、哪里高效,就往哪里走。而现在,它更像进入了“朋友圈逻辑”——商品流向不再仅由价格决定,更取决于彼此的信任、政治关系和制度契合。在这个全球贸易的“再分区”时代,谁能在信任与效率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谁就更有可能在新的版图中站稳脚跟。这不是一场比速度的比赛,而是一场看耐力的长跑。起跑线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跑到终点。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免保育教育费,确保政策可持续。后续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政策红利。
免费学前教育落地,势将有效降低家庭养育教育成本,为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和22.9%,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0.8%。
1-6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