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8-20 12:00:53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当无人机开始穿梭在城市上空,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被重新定义,一场全新的经济革命正悄然展开。从电动汽车到电动航空,从风矩阵到低空新基建,中国正在低空经济的“风口”之上,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走进深圳深思实验室,与低空经济科学家、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展开了一场关于“低空经济如何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的深度对话。

一位科学家的低空梦想

2021年,杨军的深思实验室选择落地深圳。就在同一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突破25万辆,汽车电动化接近成熟。

他们瞄准的,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航空电动化。

中国的经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靠原创的科技支撑来发展新的经济形态。深思实验室的使命,就是要用原创科技,推动中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杨军如是说。

风矩阵:破解1000米以下的世界级难题

走进深思实验室的“风矩阵”,仿佛进入一座未来的“天空实验场”。这里不仅模拟城市绕流风、十字街口风,还能重现海风、上升气流等复杂的低空场景。

杨军和团队在这里攻坚三大世界级难题:

• 复杂流场的数字化捕捉与管理

• 微气象预测的精度突破

•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与导航

正是这些研究,构成了低空经济的安全底座。

“我们经常戏称这就是中国的风口,因为它真的能决定未来的飞行模式。”

——杨军

航空电动化:下一个特斯拉在哪里?

如果说特斯拉的成功标志着汽车电动化的成熟,那么未来的“特斯拉”极有可能诞生在电动航空领域。

目前,低空经济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并有望在2035年前提前突破3.5万亿元。

杨军判断,低空新基建——试飞场、垂直起降点、通信设施,将成为第一波投资机会。而应急救援、高层灭火等刚需场景,或将最先跑通商业化路径。

标准之争:决定产业未来的“最高战场”

在航空产业,欧美凭借长期积累的数据和研发,建立了完整的适航认证体系。而低空经济,尚未有统一的全球标准。

这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

工业竞争最底层的是性价比,接下来是知识产权,最高的是标准。谁能掌握标准制定权,谁就能真正引领未来十年的产业格局。

从平面到立体:经济形态的跃迁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从直立行走到汽车时代,每一次突破都改变了经济形态。杨军认为,低空经济的出现,意味着从二维经济向三维经济的转型。

未来,空域可能会像土地一样,形成新的经济资源,甚至产生“空域GDP”。

而在更远的未来,低空出行不再是科幻。

面对低空经济的展望,杨军表示,但凡人类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实现。也许在我的有生之年,就能看到每个人都能乘坐飞行器,从家门口起飞,点到点抵达目的地。

低空经济,正站在风口之上。谁能掌握标准,谁就能掌握未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8月20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8月23日周六晚22:00播出。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丨两说

29 09-30 16:50

沉浸未来:虚拟现实如何重塑万亿医疗市场丨两说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对话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展开一场关于“虚拟现实+医疗”如何打开万亿银发经济的深度对话。

82 09-23 13:56

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丨两说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433 09-17 11:32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165 09-08 17:14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49 08-27 13:1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