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I相关重磅文件发布,六大行动激活全领域智能化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8-28 14:24:52 听新闻

作者:付一夫    责编:张健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作者付一夫为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

据中国政府网8月2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此基础上,《意见》又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

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这份《意见》意义深远,是推动我国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关键举措。从战略高度看,它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核心引擎之一。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迭代迅猛,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意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与应用的良性循环,或将重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加快构建智能经济与社会新形态。

二、重点行业解读:六大行动激活全领域智能化潜力

《意见》部署的六大“人工智能 +”行动,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针对各行业痛点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每个领域均呈现清晰的发展路径与落地前景:

(一)“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重塑科研行业创新

人工智能正推动科研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推动科研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加速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突破,同时为舆情分析、政策评估提供工具,辅助公共政策科学制定。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大产业赛道迎来“质效双升”

工业:通过大模型与边缘计算,实现生产全局优化与局部精准管控,推动工业从规模扩张向精益生产转型;农业:破解传统种植养殖痛点,推动农业全链条数智化升级;服务业:重构服务形态,实现消费体验个性化、物流效率提升与金融服务普惠化。

(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引领消费行业场景创新

这一行动聚焦需求侧升级,拓展文旅、健康、家居等领域智能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从“产品消费”向“智能品质消费”转型。

(四)“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行业 “均等化、高效化”

医疗行业:破解 “优质资源下沉难” 问题,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教育行业:实现个性化教学与高效技能培训,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养老行业:缓解护理资源缺口,推动养老从基础照料向智慧康养升级。

(五)“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治理行业效能

在社会治理领域,AI社会治安监测系统可切实提升社会治理预警能力、生态治理“事前预防”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治理效能与服务效率双提升。

(六)“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拓宽行业跨境发展空间

《意见》鼓励行业依托人工智能开展国际合作,这些合作不仅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如智能设备制造、软件服务)“走出去”,更通过技术普惠增强我国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长远价值: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从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赋能效应将持续释放。《意见》的实施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工智能将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催生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和新就业岗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书写智能时代的中国篇章。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山海回响丨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两山”理念的意义不仅在于转型,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白鹭轻点湖面、荷花翩然摇曳、竹海随风翻涌……细数着身边美景,75岁的帕特里克·奈斯缓步来到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用中文念出眼前石碑上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每次来这里,他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块石碑的由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20年后,这一质朴而深邃的思想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这位曾经的欧洲外交官为何对保护“绿水青山”念念不忘、事事躬亲?

0 08-15 10:02

ESG评价标准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ESG评价标准与产业升级的结合,既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也是行业自发性变革的体现。

108 08-13 20:20

英国前财政大臣吉姆·奥尼尔:谁还需要七国集团

二十国集团在过去十年间日益迷失方向,事实表明它过于庞大、过于臃肿,太容易受到政治压力和争议的影响,无论这些压力和争议来自哪里。

238 08-03 20:21

全球顶尖学者齐聚上海,呼吁各国合力培养“好AI”

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加速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引发技术垄断加剧、智能鸿沟扩大等问题,亟需各国加强治理合作。

127 07-27 21:46

5位民营企业家谈信心:政策给力、加快创新

今年2月份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87 07-15 18:2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