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抗拒成为妈妈那样的人,中国式母女关系为何需要公开讨论

第一财经 2025-08-29 10:17:55 听新闻

作者:彭晓玲    责编:李刚

新女性的出现,也让传统母女关系出现变化,这在《中国式母女》中收录的读者来稿部分最为明显。

提到母女关系,除了天然的血缘和亲情产生的亲昵与依恋,很多人还感受到羁绊、束缚、控制……“妈妈和我明明深爱彼此,为什么我们总在互相折磨?”作为人际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的母女关系,这个问题不仅女儿困惑,妈妈们也想知道答案。

新书《中国式母女》由《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和读者联合完成,讲述不同家庭的母女故事,有完成“女性三部曲”《春梦》《春潮》《妈妈!》的导演杨荔钠的讲述,脱口秀主题之一是“东亚母女”的美籍华裔脱口秀演员梁娇颖的经历,70后作家巫昂写她与40后离异妈妈的同居生活,以及女儿小时候觉得爱美是一种罪恶,长大后却带“虎妈”去医美等普通家庭母女的日常相处。

这些写作集结成一本国内少有的、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书,将女性与家庭的关系,从以往更多被注意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转移到更为隐秘的母女关系。

50岁脱口秀新人“房主任”的经历,引发公众关注农村女性的困境   微博图

母女关系也是公共议题

《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曾焱在序言中说,三联这组报道起源于2024年初文化报道部的一次选题会。当时几个同事聊起一本女性题材的小说,不知怎么话题就转移了,大家开始谈论各自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曾焱比同事们年长许多,同龄人里,母女之间沟通不太好的比较多见,因为妈妈们通常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女儿们长在七八十年代,中间相隔的这二三十年,正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母女两代人在婚恋观、工作选择和生活方式上几乎是根本性的分野,由此产生代际冲突并不意外。“但这些年轻同事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至上世纪90年代中出生的一代,她们的妈妈则普遍是80年代考入大学、接受过各种‘新浪潮’的60后,我以为她们母女之间应该平等亲密,没想到竟也有各种隔膜与困扰。”

那次讨论大家都有很多困惑,“母爱是不是一种天性?母职是不是被赋予?我们渴望亲密关系,为什么母亲那种全力以赴的爱却令人想要逃避?我们愿意和女性长辈谈论女性主义这类话题,为什么面对自己的母亲,却往往觉得难以启齿,甚至回避对方深度交流的意愿?身为女儿,为什么抗拒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曾焱写道,大家从个人生活聊到心理分析、社会调查,意识到母女关系其实并非一个私域的家庭或情感话题,而是一个公共议题,背后触及女性身份、女性处境、社会观念、社会政治结构等,后来《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期关于母女关系的封面专题,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母女,也接受读者投稿。

与很多歌颂母爱奉献、伟大、付出的传统叙述不同,受访者和读者们讲述了更为日常又“黏稠”的母女关系。读者卡佐卡回忆,就算时间已经过去20多年,每到盛夏,她的心就会朝下一沉,因为这段时间必须全天候和妈妈相处,从睁眼开始,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判断母亲这一天的心情,“如果她从厨房出来时的脚步声很轻,客厅里放着广播,在早餐前就和我说话,那么至少我能度过一个轻松的早晨。但如果她趿着鞋,重重地把马克杯放在玻璃茶几上,一言不发,我就会尽可能地不发出任何声音走过她的身边。更多时候,判断母亲心情好坏的条件并不那么明确,它更像一种隐秘笼罩在她身边的光晕,全靠我的经验去猜测”。

华裔脱口秀演员梁娇颖是美国的喜剧新星,“东亚母女”的关系一度是她脱口秀里的主题之一。梁娇颖1990年出生在河南林州马店村,是家中长女,在母亲的否定和打压下长大,母亲为了让她好好读书,会说“你长得又黑又丑,还有一张‘小猪嘴’,你不得更加用心读书?”得知女儿想去好莱坞当演员,在县城卖早点的她觉得完全是异想天开,希望女儿现实一点,不要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向她泼冷水:“你的嘴又大,脸又方,就算去学习当演员,以后也只能演丑角。”

2013~2022年间用近十年完成自己“女性三部曲”电影的导演杨荔钠,一开始不想接受记者肖楚舟的采访,理由是“说伤了”,“怕聊不出新内容”。肖楚舟继续争取采访机会,觉得就算不聊,只是见上一面也好,后来杨荔钠同意见面。肖楚舟通过见面之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呈现了杨荔钠和母亲关系的某个侧面——吃午饭时,杨荔钠忽然觉得喉咙口一股热火涌上来,母亲就连珠炮似地问“你感冒了吧?”“是不是因为家里猫生病的事情着急”,“杨荔钠不说话,心里想,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你,‘那种感觉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她依然掌控着这个家的气氛’。”肖楚舟这样写道。她更惊讶的是,电影里那么敢拍敢说的杨荔钠,在母亲面前还是处于守势。

“消失的她”被重新看到

女性一旦进入婚姻,会面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这是女性成年以后才会面对的关系,更多是处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不结婚呢?母女关系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是原生的、切不断的关系。”肖楚舟说,很多人觉得母女关系之所以难以面对,很难说清,就是因为它持续的时间太长,承载的内容太多,又最切肤。同时,因为社会对女性规训等原因,会导致母女关系被扭曲、遮蔽。“比如小时候我们总会学,妈妈是伟大的,母职是神圣的,母亲被架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我们不敢质疑母亲,母亲也很难接受女儿真实的评价。”

很多讲述者还提到,母亲为家庭付出过多后积压的情绪压力,普遍都只对女儿宣泄。杨荔钠就发现,很多母亲只对女儿唠叨自己的不如意,对家里的男人从不如此。梁娇颖也说,母亲的严苛与刻薄好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对妹妹和弟弟就和颜悦色很多。

母亲的这些做法又会导致女儿和她之间的感情疏离。从小在母亲情绪下小心翼翼生活的卡佐卡,发誓长大后绝不成为母亲那样的人,“我要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然后逃走”。大学毕业后她出国留学,离家一年多里,没有打过一次电话或视频。她有时看到室友连做早餐都要跟母亲视频,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听到她对着母亲撒娇时,却愣住了,“那是我和母亲从未有过的对话”。卡佐卡在自我觉察中意识到,母亲给的爱是严厉的,充满讽刺、羞辱、疼痛的爱。

“和母亲的疏离又带来新的痛苦,就想象我们身上拴着一根切不断的绳子,它一直在磨你的皮肤血肉,你又剪不断它。所以我们也想给予一些安慰,比起其他关系,如果我们能展开、熨平一些母女关系中的隐痛,这种抚慰的力量也应该是更强大的。”肖楚舟说。她很喜欢梁娇颖的故事:“她和妈妈的对抗特别剧烈,她又是个脱口秀演员,她妈妈嘴比她还毒。妈妈给她的痛苦变成了她的力量,她一个人到大洋彼岸留学、做脱口秀演员,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的女性,获得观众的认可,最后她妈妈也去看了她的颁奖礼。能说她们和解了吗?也不能。只是说双方都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然后都比过去更理解对方一点点了。”

从几年前的电影《春潮》到最新综艺节目《是女儿是妈妈》,从豆瓣到小红书上的热门评论回复,从前大家避而不提的母女关系,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可见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计迎春告诉肖楚舟,里面涉及权力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话语体系是谁掌握。“过去学术思想界以男性为主导,这种男性主导的话语世界里,日常生活的、情感的、照料的维度以及各种女性议题常常被所谓严肃、重要的宏大叙事所淹没。”随着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大幅增加,女性力量出现结构性崛起,“消失的她”才被看到了。

新女性的出现,也让传统母女关系出现变化,这在《中国式母女》中收录的读者来稿部分最为明显。“《我带‘虎妈’去医美》《当妈妈与我谈论绝经》《养‘废’一个东北独生女,需要几步?》,你会看到读者选择描述自己母女关系中的重要事件,都指向女性敞开心扉去做一件以前不敢做,或者社会舆论环境下不太好意思谈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来自母亲或者女儿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动力,因为我们同为女性,我们希望对方体会到解放感,也感觉自己的一部分得到了解放。”肖楚舟说,这几位读者讲述的母女关系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母女关系。现在大家喜欢的一些女性脱口秀演员,也在示范一些新的母女关系,“比如房主任从前在婚姻里那么悲惨,但她那么爱她的女儿,王小利和步惊云说起她们的妈妈,是那样无条件地爱她们,肯定她们。这样的例子过去肯定也存在,现在她们越来越多被看到,也会有越来越多人被感染,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些改变”。

《中国式母女》

肖楚舟 等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6月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