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电气的故事要从上海交大实验室的一个小项目说起,靠避雷器监测仪和消弧线圈敲开电力设备市场大门,随后像搭积木一样不断丰富产品线,把高压电器、互感器、GIS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继电保护等关键环节一一补齐,并通过投资并购进军储能、汽车电子、芯片等新兴领域,2018年切入变压器市场后已能提供从单一设备到整体方案的全套服务;作为民企,它坚持 “慢工出细活”,愿意花五到十年完成可靠性验证,用稳定质量和贴心服务赢得客户,海外业务七年增长近四倍,依托国内完整供应链和庞大工程师团队在全球市场兼具价格优势与服务能力;在全球电网投资持续升温、预计2040年可能突破万亿美元规模的背景下,其当前全球市占率不足1%,仅在优势产品领域就有3474亿元海外空间,若借鉴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拓展路径,未来海外收入有望增长十倍以上,成为中国制造业名副其实的 “隐形冠军”。
17年快递业务量飙涨146倍,人均一年收125个件,行业收入超1.4万亿占 GDP1%,这根 “国民经济毛细血管” 却陷在 “越忙越亏” 的怪圈——单票收入从28.55元暴跌近7成,极兔带起 “1元发全国” 的流血竞争,网点接连关门、快递员派1件仅赚0.52元,取件费纠纷更是让消费者怨声载道。2025年监管终于出手 “反内卷”,浙江广东设价格熔断机制、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严打低价倾销,义乌总算和 “1.1元发全国” 说再见,可这波 “退烧” 能根治行业沉疴吗?想要真正突围,要么靠兼并重组提集中度,要么学顺丰做时效、冷链的差异化服务,要么像极兔闯东南亚找新市场。如今快递板块能迎来价值重估吗?你寄件选顺丰还是通达系?哪家又能最先跳出低价泥潭?
500倍PE曾让基本面投资者望而却步,40倍PE如今仍引 “贵不贵” 的争议—— 北方华创的估值故事,堪称成长股估值的生动教材。2016年,还叫七星电子的它,凭重组北方微电子、砸超20%营收攻坚半导体 “卡脖子” 设备,500倍 PE看似离谱,实则是国产替代赛道的 “蓄力时刻”;此后8年,营收、净利年均增速超40%与60%,业绩如海绵般消化高估值,股价悄悄涨成 “十倍股”。如今 PE 降至40倍,其半导体设备业务仍踩准国内晶圆厂扩产节奏,预测未来业绩或达当前4倍,DDM估值印证这一PE并不贵,若关键技术突破出海,成长天花板更可期。说到底,成长股的价值从不在PE数字里,而在研发投入酿出的技术壁垒、国产替代打开的成长空间中——别做PE的奴隶,才能看懂这类公司的真正潜力。
东方财富常被视作 “中国版嘉信理财”,二者均依托线上流量与低佣金模式崛起。但中短期内,东方财富因对佣金收入依赖度高,暂不具备全面对标嘉信理财的转型条件——毕竟嘉信在推行零佣金前已摆脱佣金依赖,且构建了完善的财富管理生态。当前东方财富面临经纪业务增速放缓、基金代销收入承压等挑战,不过其凭借优于同行的利润空间与强劲的流量优势,若能中期调整战略、降低佣金依赖并转化流量价值,中长期有望在财富管理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第一财经“壹评级”2025年首次评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