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声
在预制菜的冲击下,未来的餐饮行业可能会出现持续转型,餐饮企业或将面临进一步的分化。
首先,预制菜作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下会逐渐规范,形成高中低端的不同品牌。
其次,餐饮企业的分化大致会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平价连锁餐饮企业和大众化的小型餐馆,它们将更大比例采用预制菜,深度依赖预制菜,甚至成为预制菜企业的零售终端。凭借价格优势,它们将预制菜简单加工后出售给消费者。
第二类为大部分中高端餐饮企业,它们会偏向于选择合适品牌的预制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通过个性化的深度加工,包括与其他食材融合,创造出独特口味的菜肴。当然,规模大的餐饮企业也可以自行研制预制菜,甚至转型投入预制菜领域。相较而言,消费者更在乎饭店采用了谁家的预制菜,在乎它们在预制菜基础上又做了些什么。
第三类为“反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它们坚持不用预制菜,保持传统制作和烹饪方式,从原料食材做起,提供给消费者差异化的体验。
此次行业争论中,多家企业均参与讨论,引申出一个问题核心:餐饮品质的优劣不应简单归结于“预制”还是“现做”,而应取决于原料安全、健康保障、品质控制等实质标准。
对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安全。无论是预制菜还是现做菜,食品安全都应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只有在确保原料安全、生产规范、存储合规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讨论口感、价格、便捷性等附加价值。这场争议的积极意义,在于促使社会各界重新审视餐饮安全的评价体系,从概念之争转向实质监管。
竖屏短剧的兴起,本质上反映了数字时代用户内容消费需求的根本性转变。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用户注意力高度碎片化,传统长视频需要的连续观看时间与当下快节奏生活方式形成了结构性矛盾。竖屏短剧以其2-5分钟的单集时长,3秒一个钩子、5秒一个反转、10秒一次冲突的叙事节奏,精准地契合了用户对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
这种被媒体称为“电子即时多巴胺”的内容形式,通过高密度的情节设置和强烈的情绪刺激,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爽感体验。相比传统长剧缓慢的剧情铺陈和漫长的观看周期,竖屏短剧更适合在通勤、等待、休息等碎片化时间中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代表着从“深度沉浸”到“密度刺激”的娱乐逻辑变化。
地产洞察
北上深这些一线城市楼市政策的联动调整,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住房正在加速回归居住本质,投资属性逐渐淡化。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更理性的购房环境,更多元的居住选择,以及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观念。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住房将真正成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容器,而非投机炒作的工具。这是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市场环境,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海外观察
降息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呈现显著分化。美股科技七巨头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长14%,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但并非所有科技企业都能受益。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同比骤降12%,创2012年来最大单季降幅,受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变动与关税冲击,其业绩复苏前景仍存不确定性。这种分化印证了降息对业绩的影响需结合行业属性与公司竞争力综合判断。
A股科技行业迎来政策与资金双重利好。中国央行将科技创新再贷款利率下调至1.5%,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传统制造业利润承压,高附加值科技企业通过研发投入部分抵消了这一负面影响。
以上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