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合零碳会客厅:场景化模式创新,为客户创造系统性价值

第一财经 2025-11-07 17:16:50 听新闻

责编:顾碧云

对话天合光能、TÜV南德及行业权威专家
天合零碳会客厅:场景化模式创新,为客户创造系统性价值

2025年,“双碳”战略步入深化实施新阶段,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路径。在这场深刻的能源体系变革中,工商业领域如何借助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零碳愿景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近日,天合光能携手第一财经和TÜV南德特邀行业权威专家、企业领袖与国际认证机构领导做客首期《天合零碳会客厅》,围绕“场景化模式创新,为客户创造系统性价值”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工商业智慧能源的发展路径与未来。

自1997年成立以来,天合光能始终致力于引领光伏产业发展,从全球领先的组件制造商,逐步演进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通过深度融合光伏、储能、数字化与能源物联网技术,天合光能正构建起连接发电与用电、硬件与软件、投资与运营的完整生态体系。“我们的定位是智慧能源,驱动零碳未来,”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富家工商业及新场景解决方案总裁曾义强调,“这要求我们不仅是设备供应商,更要成为系统集成者、软件服务商和平台赋能者,为客户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基于28年的持续创新积累,天合光能已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构建了领先的产业布局。天合光能不仅实现了光伏组件业务、储能系统、跟踪支架业务全球出货量的领先,更是彭博新能源财经、标普全球等权威第三方机构认可的一级组件供应商、一级储能供应商。这为天合光能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提供了坚实产业基础,也使其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能力,助力工商企业实现能源转型的价值最大化。

夯实系统之基,创新技术路径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分布式光伏和储能在工商业场景的大规模接入,已从单纯的用户侧“自家事”,演进为关乎整个电网稳定与安全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原专家委专职委员、特级战略专家郑耀东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必须严格遵循“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二十字原则。他强调,当用户侧的光伏和储能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产生反送电的场景,这就必须服从配电网的统一调度管理,确保系统具备“高峰顶得上,低谷下得来”的灵活适应性。这种电网友好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需要从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市场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才能实现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的和谐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天合光能形成了以“源荷互动”为核心的技术路线。曾义介绍,公司通过数字化与AI算法,在用户侧内部首先实现能源自平衡,主动为电网减负。具体而言,天合光能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与企业生产系统深度打通,实现负荷特征的数字化和精准预测,从而使光伏、储能供电曲线与用户负荷曲线高度耦合,最大限度减少对电网调度的依赖。

这套智慧能源系统为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环境价值。在江苏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降至0.2元/度左右,通过精准的源荷匹配和储能峰谷套利,用户能够在电价尖峰时段释放储存的绿电,既降低了碳排放,又实现了能源成本的有效控制。 展望未来,天合光能还将引入空气源热泵、蓄冷蓄热等综合能源元素,通过多能互补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这种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不仅关注电力优化,还将热能、冷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全能源品类的协同优化,为客户带来更全面的节能降本效果。

智铸信任标准,锻造核心优势

智慧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严谨、可信的标准体系。TÜV南德意志集团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从第三方机构角度指出,完善的评价体系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首先要明确定义智慧能源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监控、智能调度、能效提升等核心应用;其次要规范系统硬件范畴,涵盖传感器、逆变器、控制单元等关键设备;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最后要从单位排放强度、系统效率、安全可靠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这套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系统的即时运行状态,更注重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智慧能源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保持高效可靠运行。

许海亮进一步解释,评估过程首先会对系统的单位排放强度进行精确测算,包括单位产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等多个指标;其次会评估系统各功能单元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各个子系统能够协同工作;最后会从电网互动、安全防护、故障处理等多个角度检验系统的可靠性。这种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为智慧能源项目的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天合光能的独特优势源于其前瞻性的全栈布局和深厚的软硬件积淀。令人惊叹的是,这家以制造业见长的企业已建立起超过800人的软件与算法工程师团队,为解决光伏间歇性、实现智能调度和多元互补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据曾义介绍,公司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能源物联网领域以及进入储能领域,旗下“天合富家”平台已集成管理超过140万个分布式电站,形成了庞大的能源数据网络。

这种全面能力在具体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以青海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校园项目为例,天合光能建设了包含光伏、储能、空气源热泵和蓄热的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云平台和AI算法预测负荷与发电,并根据实时电价智能调度,实现了能源成本最低与绿电消纳比例最高的双重目标。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天合光能从核心设备制造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再到软件服务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创新商业模式,共建零碳未来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光伏行业商业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曾义分析指出,“136号文”实施后,余电上网部分要参与市场化交易,意味着收益不确定性增加,这对行业传统的投资模式构成挑战。面对这一转变,天合光能创新性地提出平台化合作模式,计划以“惠及100家工商业合作伙伴”为目标,通过“他们做LP(有限合伙人)我们做GP(普通合伙人)”的机制共同管理项目,为市场注入信心。这种模式将充分发挥天合光能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同时降低了合作伙伴的投资风险,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展望零碳转型的未来发展,郑耀东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全民零碳意识已经觉醒,新一代年轻人不仅具备更强烈的低碳愿望,也掌握着更多科技手段。他特别强调,过去减碳主要依靠发电企业,如今电力系统的每个接入主体都在积极参与,这种全民参与态势预示着中国在零碳转型道路上必将大有作为。

在这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天合光能正以其全面的技术能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开放的合作态度,为工商业用户提供通往零碳未来的智慧路径。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天合光能正在证明,零碳转型不仅是必要的环境责任,更是充满机遇的经济选择。天合光能将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用智慧能源为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