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近期A股市场波动再度加剧,上证指数陆续跌破4000点、3850点,短短一周多时间下跌近5%。在这一轮调整中,此前风光无限的主动权益基金遭遇“业绩褪色”冲击,昔日“翻倍基”数量仅剩两成,还有部分产品甚至由盈转亏。
被视为“聪明钱”的资金却借道ETF逆势入场,四季度迎来千亿资金加仓,宽基ETF成布局主力,防御性品种获资金青睐,即便芯片、创新药等回调赛道也呈现“越跌越买”的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市场调整背后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恒生前海高端制造混合基金经理龙江伟告诉第一财经,上证指数跌破3850点箱体下沿关键支撑,可能触发程序化止损盘,进一步放大了下跌幅度。“后续市场能否企稳,需重点关注美联储政策走向、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节奏以及增量资金入场意愿的修复情况。”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四季度收益告负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句自我调侃成为不少热门主题基金持有者近来的感叹。
回顾前三季度,以人工智能、医药为代表的主题投资大放异彩,相关主题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吸引大批投资者涌入。然而进入四季度,尤其是最近一个多月来,市场画风突变。此前领涨的板块出现深度调整,直接导致重仓这些赛道的产品业绩批量“褪色”。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已有数据的4685只主动权益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中,近九成产品自四季度以来回报为负,其中超过三成的产品区间跌幅超过一成,热门主题产品首当其冲。
头部基金的业绩回撤更为扎眼。据第一财经统计,在三季度末时年内业绩翻倍的39只产品悉数下跌,四季度以来平均跌幅超10%,昔日“翻倍基”数量仅剩9只,占比为23%。前海开源嘉鑫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同期跌幅均超20%,年内回报缩至62%以下。
还有173只基金甚至陷入浮亏。如民生加银聚优精选A四季度跌幅超过21%,年内回报已经跌至-0.36%,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泰康医疗健康A、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A等产品年内跌幅已超过10%。
与主动管理基金的低迷形成反差的是,ETF市场正迎来资金的逆势加仓。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全市场股票型ETF四季度累计净流入达1028亿元,一举扭转三季度近500亿元净流出的颓势。
尤其是在最近一周,股票型ETF吸引了494.7亿元净流入,仅11月21日市场大跌当天,就有近358亿元资金借道ETF“抄底”。从资金流向看,宽基ETF成为布局主力,南方中证500ETF单周净流入近58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产品单周净流入均超40亿元。
“越跌越买”成为四季度ETF市场的显著特征。如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四季度以来净申购均超44亿元,二者跌幅均超过14%;银华和广发基金旗下的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分别获得超26亿元资金流入,同期跌幅超过11%。
此外,红利低波、自由现金流等防御性方向的产品再次迎来资金青睐,成为“吸金主力”之一。例如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分别净申购超45亿元、24.6亿元,侧面显示出资金在震荡市中对于稳健资产的明确偏好。
“牛回头”还是“牛转熊”?
距离2025年收官仅剩一个多月,A股市场震荡烈度骤然升级,4000点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跌至3836.77点,最近七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78%。
“上周属于全球股市共振下跌,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科技公司资本开支的担忧、流动性的担忧等共同导致了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一般而言,市场在经历集中的情绪宣泄之后,风险会得到充分释放,“一些具备长期逻辑的领域将迎来很好的布局机会”。
龙江伟观察到,自4月上涨以来,市场获利盘丰厚,临近年底兑现意愿强烈,机构资金避险倾向明显,从新能源、芯片等高位板块向银行、农业等防御性板块转移,调仓过程中引发局部踩踏。
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宏观策略研究员金达莱对第一财经表示,市场风格难以明显由科技切向内需周期消费,内需相关的周期和消费行业在短期业绩上仍会有压力,但目前股价已较多反映了中期的悲观预期,由此更多是估值修复。
金达莱分析称,短期科技估值受到AI海外资本开支可持续性担忧的压制,但本轮牛市以来,“以我为主”的行情特征并未扭转。在短期情绪释放后,仍需关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经济的政策部署。
尽管短期波动加剧,机构对A股中长期趋势仍保持乐观。不过,不同机构对细分领域的侧重略有差异。
“当前经济难点、堵点集中在部分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和内需循环不畅上,相关周期和消费或更易形成市场防守共识。”在金达莱看来,长期而言,科技企业整体景气度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具备优化空间和成长潜力。
她认为,科技风格消化资金压力阶段更多是风格再平衡,短期滞涨的医药和军工方向或有轮动,但中期维度依然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方向,“中期市场走强依然依靠这类有基本面支撑的科技主线方向”。
龙江伟预计,多空博弈情绪或将延续,大盘维持震荡概率较大。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的长期趋势中,短期震荡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续市场或仍将走出慢牛趋势,建议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的产业趋势机会。
“当前国内经济结构改善、无风险利率下沉等逻辑依旧稳固,海外宽松大趋势确定,A股中期震荡上行格局不变。”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历效应上,历年年末阶段成长板块表现整体不如价值板块。
对于投资方向,上述投研人士认为,短期市场仍处于政策与数据空窗期,“AI泡沫”叙事、机构兑现等或仍有扰动,建议均衡配置应对波动,适度增配金融等稳健红利资产,同时逢低布局优质科技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