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去产能”议题备加引人注目。在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口”,这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然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特别强调一点,可谓给这句老话赋予了新意。我们也可以将此理解为“总理去产能辩证法”。即:“新的来了旧才好去”。
落后过剩产能,这些“旧的”当然必须“去”。但要想去得有效、去得健康,那就需要“新的”来倒逼、来承接。新的是什么?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等。一言以蔽之:新动能。
总理在会上强调,去产能过程中更要注重培育新动能。其必要性怎么理解?这一方面是传统行业本身的要求,依托新动能方能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动能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可以形成去产能中分流转岗职工的就业“容纳器”。
新与旧、来与去,只有在辩证的意义上结合好了,结构才能顺利调整,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今年年初,李克强在英文版《彭博商业周刊》上发表署名文章,其中向国际社会讲了两个“中国故事”。一个是2016年中国压减落后过剩产能6500万吨以上、煤炭产能2.9亿吨以上,同时转岗安置人数达到70万。另一个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蓬勃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这使得经济结构调整中就业市场的弹性不降反增,连续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
2017年,这两个在世界范围内都绝无仅有的“中国故事”继续稳步推进。去产能方面,已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煤炭产能6897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同时,新旧动能转换在提速,这使得1至4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65万,尤其是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进一步改善。
动能新,就业稳,实质上是给去产能“托底”。
当然,去产能影响的不仅有就业,还有GDP和税收。从这个角度观察,新动能的重要性同样重要。事实是,依靠新动能实现高速增长的服务业,已连续两年稳占GDP的“半壁江山”;不断升级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六成以上,成为主要拉动力量。税务总局的数据则显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所催生的新经济税源快速增长,成为税收一大亮点。
“新的”来得这么好,“旧的”去得当然也就更容易、更平稳。“新的来了旧才好去”,这正是总理部署去产能时突出强调“新动能”的重要原因所在。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出口交货值在我国工业产值中的占比接近四成。受制于出口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动能或将有所减弱。接下来工业生产增速或有一个持续放缓过程,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新动能加快培育,工业平稳增长仍有支撑。
光伏中报预告业绩分化,有的光伏企业二季度亏损环比扩大,有的凭借海外市场与新技术产品实现大幅减亏甚至扭亏。
高层政策点燃了市场对本轮“反内卷”的关注,在钢铁行业弱需求与强成本对企业盈利形成压制的背景下,市场盼政策加速推动行业产能结构优化。
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
3月小型企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至近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是本月PMI指数的主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