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纾困民企危机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0-02-13 17:05:49

责编:李瑶

举报

上下游供应链流通受阻,企业生产孤掌难鸣;地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财政如何精准滴灌?哪些行业疫后率先反弹,经济修复能力如何?《首席评论》战“疫”特别节目《纾困民企危机》继续关注,本期节目为下集《如何纾困民企危机》。

节目嘉宾:

张岸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

连线嘉宾:

曹远征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张言

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湖北多地“封城”,各地企业延后开工,物资流转困难,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失衡,生产经营停摆。

(湖北武汉 医药行业代表)璟泓科技董事长王健斌:生产的最大的困难还是上下游材料的及时供应。

(山东烟台 畜牧业代表)鼎立种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仁众:由于交通运输的问题,畜牧业不能按时复工、不能完全复工。养鸡的养殖户运不出鸡,养殖户欲哭无泪:一是饲料由于封路而运不出去,使生长期的鸡没有饲料吃,养殖户只能把鸡活埋,无法实现出栏;二是鸡苗没人要。仅我们公司目前来说,每天损失40万元。

(湖北武汉 医药行业代表)璟泓科技董事长王健斌:呼吁政府及时地帮疫区的企业,对上下游原材料的采购、组织、运输给予大力的支持帮助。

如何纾解产业上下游供应链难题?

毛大庆:供应链问题较大,有现在的问题、也有疫情过后的问题。一个是在春节之后,实际上是很多交付的高峰,但现在供应链因为各个地方阻断式的防疫工作,无法交付。例如需要元器件,但供应商现在就不开工,可能直到3月份开工再完成供应生产,需求端又不需要供应了;还有例如部分农业产品是有季节性的、有些出口的产品是有时间点要求,供应链就是成问题。

张岸元:在下一步防护用品的提供方面,一定要有侧重点;现在复工之后,对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的巨大需求,全社会的生产是很难满足的。所以,不妨考虑首先对物流企业、整个负责物流供应链的部门,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优先向这些领域去倾斜。

财政政策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滴灌?

2月2日,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提出将为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2月3日,上海、北京市政府纷纷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截至2月10日晚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湖北、山东、浙江、湖南在内的近23个省市陆续出台防疫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区域政策。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也出台了一系列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中小微企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有效结合、如何引导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地尤为重要。

张言:张老师,在前面谈到金融层面支持时,您谈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必须有的,但是这更多是总量上面的行为;如果要想精准滴灌还是需要财政发力,财政怎么发力?

张岸元:是否可能考虑在未来一段时间发行应对灾疫的特别国债。我认为,这点是十分重要的。从全社会来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一笔尚可动用的资金可以说是存款准备金。

如果继续依赖商业银行渠道提供流动性,采取的措施无非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流动性;接下来,我认为原有阻碍流动性进一步滴灌的这些机制短时间内难有突破,在这个情况下,有没有可能考虑由财政出面,向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例如它的规模相当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点的规模,比如1.5万亿,通过这个方式直接将低成本的资金转到财政渠道,然后由中央财政根据疫情下发到相关的省份;如此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应对,可能会更加直接。同时,我们已经注意到,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是1.63,而目前所要求的利率是1.6,这两者之间是比较匹配的。

张言:这个财政的方式是更直接,它会回避掉在金融层面的流通渠道的问题。但是您刚才谈到下发到各省,尽管在区域的层面发现具体了很多;即使到达各省层面,又怎么做到知道(流动资金)钱应该流向哪里?

张岸元:这个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至少比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过度依赖于金融体系的做法是往前走了一步。

毛大庆:现在例如北京市、苏州、上海都在做,通过城市或者省里面的不同专业端口去统计专业端口下需要特别关注的、特别维持的这些企业;例如在北京的独角兽企业、在北京的重点高科技企业、在北京的一些十分重要的黑科技公司,即使这个公司现在连现金流都没有,仅是在做研发,那也要给它坚定的支持。这个报送渠道,有文创有文创的渠道、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孵育孵化协会,大家都在各个渠道上统计征集,然后报送到上级部门后分拣分类。

我认为,财政可能帮扶渠道更快。因为财政落地快和它审批的路径,与金融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双管齐下可能是现在特别重要的一个做法。

张言:就具体到湖北省这个行政区域和省份而言,与其他省份和其他区域相比,财政手段落地应该跟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张岸元:从某种程度上,湖北省实际上更多地承担这次全国疫情防控的损失;所以,下一步在财政资源的提供方面,毫无疑问是应该倾向于湖北省的。我至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实施:

第一方面,显著地扩大今年中央财政对湖北省的转移支付,通过既有渠道转移支付这个规模要扩大;第二方面,如果说中央财政今年能够发行灾疫特别国债的话,其中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资金应该给到湖北。

至于其他方面,如税费方面,少取不予、或者说不取只予等等,这些措施更应该倾向于湖北省。

毛大庆:我认为对于湖北,确实应该采取非金融化的手段,直接由政府救治。包括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哪怕是一个小饭馆等这些类型企业的恢复;别小看这些类型的企业,它们固定了相当部分老百姓的就业。实施普惠式的财政,否则这不是一年能恢复的问题。

疫情过后 哪些行业需“急诊”?

在积极防控疫情和灾备准备的当下,统筹防控工作与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一是至关重要的,疫病防控和经济生产需要“抓实抓细”,同时要兼顾到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期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积极防控疫情期间,以及疫情消退后,哪些行业需要“急诊”?哪些行业可容忍的恢复时间最短?

曹远征:这次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这分为两类,一类是流通性的服务业,比如小商店、小菜场等等;第二类是一般性的服务业,如旅馆、餐饮业等等。

这时,不同的行业需要有不同的金融安排,对这些小商店、小菜场等等需要给予流动性资金的支持,使它们有充足的货款用以进货,然后来支持市场。对这些服务型的行业,则要考虑到缓解它们的资金压力,对它们进行一些疏困方面的安排,支持它们能在疫情过后的正常营业、能开门。

张言:最近看到很多偏二级市场上的人士,认为说在疫情过后,可能率先能够反弹、能够恢复的行业应该是在疫情当中受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旅游、餐饮等等肯定会率先恢复。您的观点是什么?

毛大庆:首先恢复在to C端、受影响大的行业,肯定能较快恢复。但这个恢复有一个时间的长短。

第二个,是否能够恢复到以前,以及是否是报复性的大反弹性恢复。在实际的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欲望、消费情绪的变化下,是否能够快速报复性反弹,我持保守态度。

另外关注是消费方式的变化。例如线上消费、不接触性消费、送货渠道方式的变化,对此,我预估疫情后会有更多的变化;它可能会滋生更多新的业务种类出现;物联网进一步尽快推动。

张言:张老师,在跟您谈到疫情之后各行业恢复的时候,您谈到另外一个观点认为,有一些行业可能在我们疫情当中是急需的,比方说防护类的等等;但是您有一个担心是说这些急需的行业,可能疫情之后会走向一个比较快速的下跌过程。这是为什么?

张岸元:这是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差别化的影响,它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行业是在整个疫情结束后,基本上属于正常恢复;如交通运输行业,它的恢复属于正常,包括餐饮是当期消费方面。

第二类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报复性反弹的,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耐用消费品;这其中有一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关于地产领域,它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因为它们的购买力还在,有可能会递延到五一期间甚至十一期间,未来有一个反弹。

第三类是刚才谈到的有可能出现快速下跌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的领域,最为典型的行业是比如口罩、防护服;现在如果把产能快速恢复,甚至让它扩产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一旦疫情结束之后,这个产能将是相当庞大的。

张言:如果真的具体到疫情当中产能突然扩大的这些行业,如何能够帮助它有一个稳定的过程,您有什么建议?

张岸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国家发改委目前公布,未来一旦疫情结束之后,相关扩充起来的产能在一段时间内会予以收储。但是,我们现在不知道这块收储的量到底有多大,这块企业还是要更多考虑的,包括一些药品。

中国经济修复能力如何?

近日,赛迪顾问通过定量分析我国城市在SARS疫情后的表现,证明了制造业在疫情发生后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建议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企稳后,加强对制造业的政策供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激活终端产品消费潜力,围绕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升级需求鼓励居民消费;二是超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三是加大对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补贴与支持力度。

张言:如果是这三大部分对于我们疫情之后GDP、整个经济不要过于失速;如果它们贡献是最大的话,您认为此时是否需要有一些政策的梳理来促成这些行业在疫情之后有一个比原来更快更高的发展?

张岸元:坦率地说,我自己判断,真正疫情结束之后,首先能够对增长起到托底作用的应该还是基建,因为基建这块是政府在这个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发力来的比较快。我们注意到去年(2019)12月份中央财政关于专项债提前发了很多,囤积了相当规模的资金,而且项目准备至少在今年一季度是比较充分的。如果在一季度没有进行有效施工的话,推到二季度,这个量是很容易放出来。制造业和耐用消费品这个领域,我刚刚已经提到了,因为耐用消费品无非是一个消费的延后,这个需求会很快出来,而这个需求会拉动相应领域制造业的快速恢复。

张言:毛总,在疫情过后制造业恢复过程当中可能会在员工方面 “缺斤短两”。这个就会导致一些产品价格的提升等等,您的逻辑是什么?

毛大庆:用工问题。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一些地方着急开工,在抢人,找人,现在一方面是减员提效,一方面是找不着人。

找制造业的工人段时间不开工,还有一些基建部门中,民工不开工,这是马上会面临的问题。所以,很多老板承诺高薪酬,这边老板减酬,另一边还有老板加酬,如此开工后各种加班费、各种成本,必然传导到商品的价格上,这个也是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我认为可能都是阶段性问题。

张言:疫情过后,整个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两位有什么自己的判断?

张岸元: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整个疫情持续多长时间;如期地见顶并且有拐点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如果是在4月底之前能结束,经济很有可能能够正常恢复过来、能够缓得过来;如果突破这个时间的话就可能较为麻烦。

毛大庆:三个月,我认为对于很多公司、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已经是长周期。

三个月之后还有一个恢复期;对于企业的恢复期、社会组织生活秩序的恢复期,再加三个月,我认为并不多,这样时间基本上是到今年下半年、三季度的开始。但是中国的基本面仍然在这儿。

张言:在经济短期承压之后,中长期来看,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到底如何?我们听一下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先生的观点。

曹远征:从未来的情况看,我们注意到这次疫情尽管对短期中国宏观经济有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加重的趋势。因为中国仍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路上。

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不超过75%,这个国家的增长依然是潜力的,中国目前城市化率只有60%,而这60%中间,只有40%左右是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还有20%是农民工。如果坚持改革开放,使农民工市民化,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会有较快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战胜疫情,使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十分重要,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我们保有信心。

策划:赵新艳 张言 马瑞瑞 张媛

编导:王双阳 王建爱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