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留守老人和妇女的产业脱贫路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0-04-02 13:17:06

责编:李瑶

举报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3月25日起,第一财经和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推出《首席评论》三集系列片“希望的田野——产业扶贫的汾西样本”。山西省汾西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黄土高坡,自然条件不足,农业、工业和商贸不发达,人才、资金、产业短缺。从2016年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该县实行三年定点产业扶贫。今年2月,汾西县正式退出贫困县。从县、乡镇到村三级,当地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带着这一问题,第一财经摄制组深入实地观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当地产业+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密码。在第二集“留守老人和妇女的产业脱贫路”中,讲述了当地如何从零到一打造产业壮大乡镇财力,为兜底扶贫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留守老人和妇女的产业脱贫路

“全镇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不到7000人在家里留守,男同志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妇女、儿童,还有一部分老人,他也失去劳动能力了,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兜底。”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党委书记刘建军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

位于山西省原国家级贫困县汾西县东南部的僧念镇,属于黄土丘陵残垣沟壑区,受限于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当地产业十分匮乏。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的产业发展欠缺。人均耕地不到1.5亩,土地少,本地还缺少工业企业。”刘建军说。

自然条件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留守的很多是老人、妇女、儿童,这样的条件下,想要脱贫依靠什么呢?

加强乡镇财力,托底深度贫困户

2016年10月,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代表基金行业定点帮扶汾西县。僧念镇是汾西县下辖的八个乡镇之一。从乡镇层面来看,脱贫的难点有哪些?如何在乡镇发展产业呢?基金业协会党办负责人王强和受协会委派已在汾西县挂职副县长的杜浩强对当地展开了调研。

“在乡镇一级,我们发现乡镇集体经济是比较薄弱的,而乡镇一级的扶贫任务恰恰是比较重的,因为乡镇要统筹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王强说。

如何加强乡镇的财力?基于摸底调研的情况,基金业协会将目光转向了光伏发电。杜浩强对记者介绍,光伏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之一,在国家能源局以及发改委层面上,从2014年开始,对光伏的推广有相关优惠政策,收益期20年且收益非常稳定。当时汾西县在山西省的光伏发展已经属于比较好的,但从结构上来说,”集中式光伏是对县财政的贡献,村级光伏是对村集体的贡献,因此中间缺了一档,这个空档就是光伏的收益没有覆盖到当地的乡镇。“

为了加强乡镇一级的财力,结合我国光伏扶贫政策以及一些地区光伏扶贫的经验,基金业协会推出了乡镇一级的”光伏农场“扶贫项目。王强对记者介绍。

按照基金业协会的规划,如果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300千瓦的光伏电站加电站下方特色农场,年均收益大概在45万元左右,扣除运维费后,能够给乡镇政府一个良好的集体收入体现。“这个收入由乡镇来统筹分配给深度贫困户,解决了一大部分贫困户的帮扶资金问题。”杜浩强说。

“光伏农场”成为基金业协会帮扶汾西县乡镇一级脱贫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向基金行业募集2355万元资金,基金业协会为包括僧念镇在内的汾西县下辖八个乡镇各建设了一个300千瓦的光伏电站以及电站下方特色农场。从发起募捐到电站建成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2018年6月,八个乡镇的光伏电站全部完工,开始并网发电。

僧念镇党委书记刘建军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截至2019年12月,僧念镇的这座光伏电站共发电48万度,带来39万多元收入,能够完全用于乡镇失能老人的兜底扶贫。每年乡镇会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收入开支情况进行兜底保障。

”当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机制。第一个机制就是要求光伏农场的发电收益必须要给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没有儿女赡养的孤寡老人。“王强说。

而就汾西县整体而言,截至2019年12月底,八个乡镇的共八座光伏电站累计发电收益375万元,除去运营成本,为1882户贫困户分配资金241.34万元,户均增收约1280元。

引入上市公司业务模式,解决贫困户就业

光伏发电能带来稳定收入,但农场特色如何体现呢?记者发现,电站里的光伏板都被特意加高了,最低距离地面3.5米。由此,光伏板的下方便可用于建农场,适宜种植一些喜阴的植物。

以僧念镇光伏农场为例,据了解,电站下方有十亩空闲地,已用于种植挂棚木耳和油葵。2019年,农场带动了僧念镇6户11人就业,一方面他们有务工收入,另一方面油葵籽和油葵油的销售也能带动增收。

与大量光伏电站都是靠近地面搭建光伏板不同,汾西县的光伏农场对空间进行特别设计,上方光伏发电,下方做种植养殖。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少,大部分耕地还在坡上和沟里,连十亩的整块平地都难找。于是光伏板下方的大块平地就被想尽办法利用了起来。由此,光伏农场既有发电收入和农场运营收益为兜底扶贫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还给当地农户创造了就业。

王强告诉记者,基金业协会要求农场项目要尽量雇佣比如带有一定伤残的贫困户,或者是无法找到长期就业门路的贫困户。比如有一位退伍的农民,他有一定伤残,不能长期外出打工。于是农场雇佣他清理光伏板,一个月清理两三次,收入在五百到八百元之间。加上他自己的一些其他收入,基本上就能脱贫了。又如,农场里的蘑菇种植工作也尽量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就业。在旺季,务工者一个月可以有2000元左右收入,带动了一家脱贫。

汾西县副县长杜浩强对记者介绍,”光伏农场“的光伏发电收益是基金业协会捐建的,这是对乡镇集体收入的“输血”。光伏板下方农场里种植农产品并形成合作社,这是农民自主“造血”的过程。因此”光伏农场“扶贫项目是“输血”加“造血”的复合项目。

据记者了解,这一“光伏农场”模式其实来自于一家上市公司,经证监会扶贫办推荐,基金业协会引入汾西落地。由此将上市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理念带入贫困地区。光伏电站建成后的维护,也来自于外部专业团队。

”光伏电站的运维,我们本地技术还不够,但电站运维方面是有保障的。基金业协会投资建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些情况,电站维修和日常养护都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技术保障需求。如果说哪儿发生故障,一打电话运维公司的人就来了。运维公司还搭建了涵盖技术参数、发电量的技术平台,如果发生故障,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到时候就有维修人员前来。“刘建军介绍。

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上班

在僧念镇”光伏农场“的旁边,基金业协会用部分光伏项目捐助余款还捐建了一座冷库,女工们正在忙碌地对梨进行装箱分拣。

”早晨8点吃完饭,8点半到冷库,工作四个钟头,中午12点多下班回家吃饭,下午回到冷库再接着干。手快的人挣得多一点,手慢的一天下来也少不了挣五六十元。五六十块钱买生活用品肯定够了。“一位女工告诉记者。

僧念镇僧念村第一书记师永平介绍,冷库项目的初衷是在僧念村五公里之外有两个大型玉露香梨种植基地。过去没有冷库时,玉露香梨丰收下来后都运往运城、临汾,“运输费用支出挺多的”。有了冷库,能够就近把梨保质保量存放好,延长了梨的销售期,有利于带动梨园增收和当地村民脱贫,冷库本身也带动了就业。

和光伏农场的收益分配模式一样,僧念镇冷库的收益一方面用于向贫困户分红,另一方面用于给在冷库从事分拣、包装的工人支付工资,而来的大部分是女工。

刘建军告诉记者,村里有就读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各类学生800多人,他们家里基本上都有一位留守的妇女。农场项目以及冷库的包装分拣工作,相对来说劳动强度不是很大,女性和上了岁数的劳动力都可以胜任。

僧念村村里很多男性村民都外出打工了,而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顾的女性只能留守在家里,但村里并没有合适的工作。”现在有了冷库,并不是说能让她们发家致富,而是能贴补生活。她们干一天活,就敢给孩子们买鸡蛋,明天再干一天,一个月的肉钱就有了。冷库里存一百万斤梨,她们来了就有活干。“僧念镇僧念村村委会主任郭卫华说。

师永平介绍,在冷库干活的女工们每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遇到玉露香梨订单多的时候还能多挣点。

”咱们这个产业做起来,在家门口有扶贫车间,在村里有扶贫工厂,她们可以把工作和生活有效结合,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刘建军对记者说。

扶贫车间和冷库扩建是基金业协会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建成后有望扩大扶贫带动效果。

刘建军介绍,2020年,僧念镇周边近一万亩逐渐进入盛果期的梨园的梨产量估计在八九百万斤。这样冷库现有一百万斤的存储量是远远不够的。基金业协会已规划建二期冷库,并在冷库一期和二期中间建一个扶贫车间。记者实地探访是在2019年12月,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车间用于分拣,这些建成后预计能带动三倍人口的就业。

无论是汾西县八个乡镇的光伏电站加特色农场,还是具有地理优势的僧念镇冷库,都着力于依托产业发展,帮助当地可持续脱贫。”产业扶贫其实是最终能够解决贫困地区核心问题的方法。因为只有发展了产业,才能够解决当地就业,给经济带来发展。“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扶贫捐助项目,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监督

回看“光伏农场”扶贫项目最初的启动,基金业协会募集的2355万元资金完全来自行业35家基金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愿捐款,每家捐款金额从30万元到210万元不等。

”基金行业的会员,就单个来说力量并不强。基金公司最多的可能一千多人,少的几十个人。有的私募公司只有七八人。怎么做扶贫呢?由基金业协会牵头,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来。后来证明这个方式是比较可行的。“重阳投资副董事长、首席风控官汤进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汾西县副县长杜浩强告诉记者,包括光伏的收益、分配的方案、事后的监督,在基金业协会倡议捐赠前,整套实施方案就有了。“因此,在大伙儿捐款的时候,能够带动多少贫困户,能够给乡镇带来多大的收益,大家心里是清楚的。在可预期的情况下,调动了基金行业爱心的力量。“杜浩强说。

比捐款更重要的是,35家基金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他们平时应用在项目投资上的分析工具和市场化运作理念也被带入,同时还帮助改善了地方产业发展的短板。

重阳投资副董事长、首席风控官汤进喜介绍,“光伏农场”项目捐建资金来自会员,因此如何让会员了解项目进展,提高透明度呢?基金业协会从一开始就成立了由会员组成的扶贫公益联席会,之后又成立扶贫监督小组,监督项目是否落地了,效果如何。最后形成报告递交给协会和理事会,相当于由会员来监督扶贫工作。会员基本上都是投资机构,会用更加市场化的眼光和角度来看扶贫项目。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告诉记者,会员机构会使用一些金融的分析框架工具,如成本效益比等。在光伏发电上不仅是建发电厂,更是用投资分析的方式倒过来去引导和监督扶贫项目推进的效率。

”通过资本市场的机制实际上有效补充了扶贫工作原来只是由政府进行督导的方式,继而形成了社会化的督导和监督。“基金业协会党办负责人王强说。

通过参与光伏农场等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入到贫困地区发展建设当中,发挥专业优势,从外部视角寻找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盲点。盈富泰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副总经理李旼认为,就一个区域而言,会有一些固有的依靠本地资源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而股权投资通常十分善于发现产业薄弱点及关键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很不错了,只需要一些外部资源和能力的注入,长期向好的发展非常有希望。

“风险投资机构,比如像我们投资企业,希望它能做大做强,去上市,但定位到扶贫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个概念弱化。只要被投资企业能够造福当地的贫困人口,让他们能自力更生,有活干,有收入,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最好体现。”盈富泰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经理刘维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个渔不仅指的是做事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旧有思路。即便是兜底扶贫,也离不开发展思路的转变。

在汾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罗琦看来,扶贫先扶志/智,一个是志气的”志“,一个是智力的”智“。”对贫困地区来说,一定要摆脱贫困县的思维、贫困户的思维,不要去争当贫困户,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罗琦介绍,“实际的扶贫工作中也一直强调产业扶贫,包括兜底扶贫,都希望扶贫分红资金以及利益联结机制能够通过贫困户的一些适当的劳动和公益性岗位的补充来提供给贫困户,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救济。”

今年75岁的李三记是僧念镇僧念村村民,2019年,他的收入中有3500元来自村级光伏项目提供的

公益性岗位道路清洁工收入。“村里光伏发电给我们3500块钱,我们拿了钱还打扫卫生,基本上每天都打扫。2018年我们就脱贫了。”李三记说。

多元化产业让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贫困地区的发展思路转变了,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本地就业,也有利于吸引外出打工人才的回流。

僧念镇党委书记刘建军告诉记者,规划中的包装分拣车间和二期冷库都需要招人。现在很多包装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但本地也可以生产加工这些包装,还可以在周边做休闲农业。“这都需要人才。下一步,本地输送出去的大学生回来可以参与到家乡建设上来,这就和下一步乡村振兴衔接上了。”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好了,也能够为贫困人口带来更多渠道的保障。在僧念镇的实地走访过程中,记者来到77岁老人、僧念镇僧念村村民贺俊生的家。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因病致贫,全家7口人的生活由他一人照料。

“我这个家庭非常特殊,因为是这样的多病,小孩子有的太小,有的不能照顾自己。有了国家照顾的这些,我才能生活得来的。”贺俊生说。

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和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贺俊生一家每年获得的帮扶资金包括:低保、养老金、村级光伏项目分配的清洁工作收入及失能半失能人员补贴、肉鸡项目分红、僧念镇冷库带动的失能半失能人员生活补贴、山西省“136“医疗政策报销、教育扶贫资金等多个来源。

“现在享受国家的太多,政府帮助确实太多,特别这些年之后,这些工作队、这些同志、帮扶的这些人,经常来家里,访也好,问也好,哪怕是过节,想法子给你解决问题。”贺俊生说。

经过几年脱贫攻坚的努力,2020年2月27日,汾西县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汾西县有近万名留守老人,在这里,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将迎来更好的生活。

在汾西县的大山深处,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但销路难找。如何让小农户对接全国大市场,让山里的香梨走上京沪广深人家的餐桌呢?敬请关注“希望的田野——产业扶贫的汾西样本”更多系列报道。

“留守老人和妇女的产业脱贫路”聚焦于当地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和特色农场、冷库,给财力薄弱的乡镇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为兜底扶贫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光伏农场”这一由基金投资并根据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实践引入的创新模式,解决了当地“输血”+“造血”的扶贫难题,不仅向失能失智人员等提供兜底扶贫帮助,实现产业“输血”,而且充分调动了当地闲置劳动力,解决了留守妇女等人员的就业难题,通过产业“造血”帮助当地可持续脱贫。

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出品

编导/主编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