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不少地方都将拼经济、促发展作为开年大戏,其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
上海市自2018年起,每年岁末年初都会部署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2023新年伊始已推出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因此,来自上海团的代表委员提供了丰富的优化营商环境的“上海经验”。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在大家看来,营商环境“筑好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才能“引好凤”。
今年两会民营经济是焦点话题之一。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表示,在愈发活跃的民营经济背后,是一位位鲜明的中国企业家的耕耘,以及不断发展传承的企业家精神:吃苦耐劳、创新卓越、全球视野。在新时代变化下,期待传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结合新时代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迈向新的春天。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钛媒体集团创始人、CEO赵何娟 ,深入讨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相关话题。 赵何娟认为,今年两会“人工智能+”行动新增有关新兴领域结合与伦理安全的关注;而在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加速,赵何娟认为,需要客观看待中国在全球大模型领域中的地位,需要自信亦不能自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中国能在全球人工智能角逐中保持有利地位。
2025年全国两会,“就业”问题仍是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200万人以上,并将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AI等新产业创造新岗位,但部分劳动者面临技能错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社保政策,以更精准的支持促进稳就业。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离不开算力底座的支持。算力建设也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