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银行业风波已经发酵近三周,从硅谷银行(SVB)等多家美国中小银行危机,到瑞信被突然收购,再到近期德银引发的市场波动。这场风波将如何结束?会产生何种溢出效应?又将如何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尽管这不是‘雷曼时刻’(Lehman Moment),但确实是一个危急时刻(serious moment)。”美国资管巨头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首席策略师、研究部主管史蒂芬(Stephen Dover)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也正因为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希望避免“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因此此次瑞士方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促成了收购。
瑞信事发后,史蒂芬和众多中东客户等进行沟通。他称:“我们的客户非常担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中东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比2008年要大得多,也是美元系统中的一部分,更是银行业的重要持股人,他们是否愿意向银行体系注入更多资金,对全球金融体系非常重要。”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此前在被问及是否会再投资时,直截了当地回答“绝对不会”,这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看来,尽管欧美银行业整体健康,但情绪的传染仍值得关注。值此时机,史蒂芬反而更看好新兴市场。他在过去30年都以“中国多头”(China Bull)著称,MSCI中国指数在中国重启后飙升59%(对冲基金涌入)而后又回调近20%之际,他表示:“目前是长线投资者入场的好时机。”
3月28日,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LPR报价仍将维持下调趋势。商业银行也将适时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稳定息差、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本期《顶级投资人·去现场》去的现场是1月13号到14号在上海举办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今年主题为“携手廿五载,匠心铸未来”。研讨会迎来了超过3000位参会者,其中包括2000余名来自机构投资者、主权基金、家族办公室及私人投资者的参会代表,以及来自290家中国上市公司及私营企业的高管。Arend Kapteyn,瑞银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在大会期间接受了节目的专访。他在专访中表示,即将入主白宫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是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经济也许没有大多数投资人认为的那么强劲,而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前景也存在很大的往上修正的可能性,因为积极因素正在累积,中国市场情绪正在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