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贸易国,服务贸易第二大贸易国。上半年,服务进出口两位数增长,服务贸易有哪些新变化?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提出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成果、数据等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如何从服务贸易中挖掘外贸潜力?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邀请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所所长杜国臣做客演播室,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服务贸易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财经:对很多人来说,谈到对外贸易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货物贸易,和商品相关的。但除了货物贸易,实际上贸易当中还有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赵晋平:货物贸易主要跨国交易的是货物或者是商品,服务贸易跨国交易的是服务。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接受一些教育、培训、医疗服务,这属于服务消费。但如果我们接受的服务,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属于国外的自然人或者国外的企业,那这就形成了一个跨境的服务交易,就成为一个服务贸易。所以按照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它主要分成四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把它叫做跨境交付。比如说,我们接受国外的一些教育培训,一些课程,我们不需要到国外去。我看完这个课程之后,通过跨境交付的方式,这就是一种跨境交付方式的服务消费。第二种类型,也把它叫做境外消费。就是我需要到境外去。比如说直接到国外的一些大学去接受教育的培训,这属于境外消费方式的服务贸易。第三种类型,我们把它叫做商业存在。也就是一些提供服务的机构,比如说企业,它在对方国家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在当地为当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这叫商业存在形态的服务贸易。第四个,是指自然人移动。这个似乎理解起来可能稍微有点难度。所谓自然人移动就是有些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比如说他因为个人的原因到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去旅游。在当地由于对方认可他的资质,他可以为当地提供比如说医疗的服务、教师的服务、律师的服务,这也是由于自然人移动引发的服务贸易的交易。所以按照世贸组织是分成这样四个类型。但是现在也有一个新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实际上正在走向一个相互融合,所以也衍生出了叫做第五种形态的服务贸易,就是和货物贸易捆绑在一起,甚至是附加在货物贸易之上的。比如加工服务、维护、修理,这就是一个依托于货物贸易的服务,我们也把它叫做第五种形态的服务贸易。
第一财经:那如果普通出去旅游,如何划分?
赵晋平:那就是属于境外消费。我作为一个个人,如果到当地去,到了景点去参观,这就是属于境外消费。
服务贸易两位数增长,前景如何?
第一财经:我国服务贸易未来趋势如何,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趋势吗?
赵晋平:从服务贸易总额来说,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国已经持续两位数的增长有三年。而且在今年上半年,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所以在疫情之后,服务贸易复苏的态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持续向好。因为有相当多的服务贸易是需要通过人和人面对面的方式实现的,比如说你要去旅游,要面对面地来提供这种服务。但是从2021年之后,从全球范围来看,服务贸易逐步地转向复苏。尤其是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下降了5%,这是从金额来说,但全球的服务贸易增长了9%,复苏的势头更加强劲。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从我国服务贸易的份额、增速来看,有哪些领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杜国臣:这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出现了一些亮点。比如,在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提供上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主要是因为涌现出了一批比如说高科技的服务类企业,一些数字服务类的企业。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比如说游戏类企业在海外提供了很多的游戏服务,面对着众多的海外消费者。最近《悟空》这个游戏引爆了全网,不仅是中国玩家在玩,它在推出来的几天之内,一直霸占着游戏类平台的第一名,国外的消费者也喜欢,也在下载,也在使用,也在付费。这实际上就构成了跨境服务贸易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再一些,像广告,特别是数字广告、数字推送。再一个,像数字贸易的平台、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成为服务贸易的一些新增长点。
传统和新型服务贸易,各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在服务贸易的多种形态中,传统的所占比重有多少?新增长点的比重是多少?
赵晋平:按照WTO的定义是四种形态,姑且就这四种形态来讨论。比如说跨境交付这种服务贸易的占34.7%,但是境外消费是占整个服务贸易的8%。第三种商业存在方式,也就是企业过去在那设立一个机构提供服务的,这种占的比重是最高的,56.1%。自然人移动这部分相对少一点,只有1.2%。全球在2022年是这么一个结构水平。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来看一下,就是那些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不同。首先从传统领域来说,从体量和规模上来说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这在我们整个服务出口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占的比重非常高。像旅游,它的出口额就占到整个服务出口的40%左右,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旅游服务出口的增长对我们整体的服务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是超过了一半。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一些新兴的,或者说知识密集型这些领域正在崭露头角,成为引领服务贸易提质增效最重要的一些领域。比如说就是刚才杜老师所讲到的,我们把它叫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也把它称为狭义的数字贸易。这个领域它最早开始实现快速增长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因为人和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行了,所以通过线上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交流,这反而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个很好的机会。这几年增长很快,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服务出口重要性排行第四位。
第一财经:它的占比达到多少?
赵晋平:占比也接近20%。从全球来看,按照世贸组织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占到了全球的13.4%,对拉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会进一步加快。
杜国臣: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之下,服务贸易这几年确实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增长,特别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交付的这部分服务。同时,还有一部分服务的内容可以以数字的形式来呈现。比如游戏、音乐、娱乐。现在很多是以线上的形式来交付的。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到2022年期间,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之为跨境数字交付的服务,按照WTO统计,在这一段时间增长了四倍,年均增长8.1%。这个增速可以说超过了其他服务贸易和一般货物贸易的增速。
第一财经:数字商品现在也被归类为数字服务当中的一部分吗?
杜国臣:是的。数字贸易中的一部分,特别是跨境数字交付的这部分服务,这里边就包含很多的内容,像数字内容,甚至说数据本身。服务贸易因为随着数字化赋能,货物和服务,数字和产品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多产品出口的时候,后面是附带着数字服务的。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里边有相当比例的汽车是智能网联汽车。这就带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我们自己也有统计,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出口,随之而来的数据服务、数据跨境流动和数据本身的这种交易也在增长。
服务贸易长期逆差,未来趋势如何?
第一财经:我国服务贸易占到了全球第二,但确实存在一个常年逆差的状态,这个原因是什么?
赵晋平:首先,作为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这是指把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加在一起,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在WTO所公布的2023年最大的十个服务贸易出口的经济体中,我们排在第五位。所以从服务贸易出口,实际上我们并不靠前。这就说明我们在服务贸易的进口方面,应该说在全球还是位居前列,这也足以说明导致服务贸易逆差长期持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不及进口的增长速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也专门做过分析,我发现,凡是货物贸易顺差比较大的经济体,从全球来看,一般来说它的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我们恰恰是货物贸易始终是长期顺差,实际上服务贸易这里头承担了一个对冲货物贸易顺差的作用。因为经常收支如果顺差过大,这对整个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利的。另外,我们现在的消费,服务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特点,可能就不仅满足于国内这些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了。
第一财经:最显著的就是旅游。
赵晋平:对。所以我们可能不能简单地从“逆差不是一件好事”这样来理解。实际上逆差它背后反映的恰恰也是国内消费需求还是保持一定增长的一个重要信号。我们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我们服务+货物的总的出口中的比重,刚刚达到13%,全球平均是24.7%,说明我们实际上在扩大服务出口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具体的服务贸易出口扩大,应该在哪些方面下手呢?实际上旅游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的旅游服务贸易是巨额的逆差,而且从2024年上半年来看,我们旅行服务逆差占到整体逆差的多少?84%。这就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吸引国际游客来中国旅游。包括各种商务活动的,跨国公司的。这两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我们扩大签证免签的范围,为境外人士到内地来学习、旅游、商务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实际上都是为了促进旅游服务出口扩大的一个具体举措,而且事实上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我们和马来西亚在去年年底实现了双方签证互免。我甚至感到吃惊,就是在通关,不论是入关还是出关的时候,不需要任何人工提供服务的窗口,就把你的护照放在机器上读一下,那个机器就自然让你通过了,非常简单。
如何扩大海外对中国服务的需求?
第一财经:我们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扩大海外对中国服务贸易的需求呢?
杜国臣:我们在整体上服务贸易是呈现逆差的,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在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出口上实际上是顺差的。2023年,应该是达到3600亿左右的顺差。大家也都知道,有人把中国称为“基建狂魔”。中国商品在全球的性价比也非常高。实际上,和中国商品、中国工程这些能力相伴随的中国服务,也会成为未来我们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和产品相关的售后服务、技术保障、工程人员、技术输出等等,这些服务也会增长。所以这也会成为推动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第二,以跨境电商平台、以数字平台为代表的一些数字化跨国企业,他们所提供的这种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这几年异军突起。最典型的大家知道,像海外的TikTok,这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APP。也有人做过统计,以北美市场为例,北美市场下载量最靠前的5个APP里有三个是和中国企业相关的。他们提供这种技术能力和支持,提供APP支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数字化能力赋能的服务贸易出口的例子。我们想将来,在这个领域也会看到一些新的亮点。
赵晋平: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新的现象,在服务贸易的12个大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知识产权使用费。到目前为止,关于知识产权使用费始终是逆差。因为毕竟总体来看,我们和国外在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还是大量地在使用国外的一些知识产权,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支付一定费用,所以我们的支出还是大于我们的收入。但这几年出现一个新的现象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知识产权使用费的逆差虽然还没有改变,但这个逆差在逐步缩小。尤其更重要的是,我们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出口,也就是我们收入的增长这几年非常快。我觉得两个因素对支撑这一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作用就是我们已经连续3年到4年,在国际上申请的技术专利在全球按国家是排名第一的,包括我们的华为,按公司排名已经连续6年排第一。这就说明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地在取得新的成果,国外使用我们知识产权的机会也是在增加的。第二个是什么呢?因为知识产权使用费里面还包括了特许权。比如说我在某一个国家去投资,我这个公司有很多技术专利、管理方面的一些特许权,我允许你这个投资的子公司去使用。这就意味着我的知识产权,你要给我付费的,这是会转化为我们的收入。所以这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说增长得相对比较快一点。大量的企业在海外投资布局,我们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在全球也开始名列前茅。那这就是说我们的企业出去以后,它会带动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的知识产权被国外广泛地使用。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收入会明显增加。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我们知识产权使用费应该说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改变逆差的趋势。总体来说,我们的收入会逐步大于我们在知识产权使用费方面的支出。
第一财经: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
杜国臣:我觉得有几点。首先,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平台、跨国公司。举个例子,比方说阿里巴巴,它的国际化收入只占它的整个收入的7%。比方说腾讯,它的国际化收入这几年增长也很快,但只不过也在8%左右。相比较,国际上类似的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比如说大家知道的Meta,比方说亚马逊,他们的国际化收入都占到50%以上。所以,我们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从企业层面,我们要增强竞争力。从自身层面,要扩大开放,加强规则对接。从国际层面,要加强治理。特别是现在数字贸易和数字规则处于一个建章立制的阶段,我们要积极地参与进去。
本期节目
编导 芮晓煜
制片人 尹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