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奖得主皮萨里德斯:年轻人不必为AI焦虑,要提升AI技能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5-04-10 15:02:52

责编:施宇楠

举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产业的广泛渗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度,人工智能将在GDP增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状况,如何确保公平性与包容性?人工智能对现有就业岗位可能带来冲击,应该如何应对?集合了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中国电动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如何?第一财经对话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

人工智能和消费增长对GDP贡献如何?

第一财经:您如何看待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动能?

皮萨里德斯:今年的经济动能来自人工智能技术,而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方面,尽管做出了不少努力,仍需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

如何提振消费?

第一财经:今年我们仍在努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您有哪些建议?

皮萨里德斯:提振消费等同于减少储蓄。内需和消费的根本性改变需加强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的建议是,不是用传统欧洲式的“社保税”。因为社保费用的缴纳也可以视作一种税。由于中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这些盈余资金被用于投资海外以及投资国内的基建。我想可以用这些钱转投向社会保障。这将不仅能够提振消费,未来也可以为社保在日后持续提供融资,正如其他国家那样通过收取社保费来实现。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焦虑?

第一财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人对人工智能产生担忧,您如何看待?

皮萨里德斯:如果我们想要在经济中实现大规模就业,那么无论AI能做什么,我们都将能达成这一目标。因为许多工作无法被AI替代,即便有一些工作AI可以完成,员工、管理层、劳动者也可以决定AI的使用程度和使用范围。当前AI并未取代岗位,而是与人们协作。关键是为员工提供培训,帮助他们实现AI时代的转型。当他们与AI协作,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我比较乐观,因为当前劳动力市场需要高技能人才,需加强面向技术需求的教育与培训。

大学毕业生如何应对AI时代的到来?

第一财经:今年中国将有约1200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皮萨里德斯:若我是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我会对AI和技术发展感到非常乐观。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我甚至希望重新回到年轻时候,重返职场。有那么多新的机会来解决有趣的问题,AI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唯一感到担忧的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而非技术,因为和平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

AI时代,如何确保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第一财经:智能机器人正在逐渐取代基础的技术岗位,一些人担心资源和社会福利将重新分配,政府应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皮萨里德斯: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机器人的所有权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安装、被使用,并且在劳动力市场承担更多的职能时,可能导致收入从劳动力转向资本以及资本的所有者。这将加剧不平等。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需通过再分配支持低收入群体,提升人们的教育,让机器人承担低收入工作,人类转向高收入岗位。这将是一个挑战。

政府应该避免社会不平等状况的上升。比如北欧国家,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瑞典、芬兰等,他们采取高税收,以提供强有力公共服务的形式进行更高程度的资源分配。当你看生活满意度统计或一些人所说的幸福指数时,人们的幸福满意度很高。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讨厌高税率,比如美国。如果进行候选人投票,候选人承诺将加税来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时,他们将在选举中落败。英国也是如此,征税并不受到欢迎,然后在政府没有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并且允许不平等现象加剧时加以批评。但你并不能两者兼得。我们需要更多教育公众认识到一个值得信赖政府的优势:能够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良好的教育,并控制社会不平等水平。

融合AI技术等的中国电动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如何?

第一财经:您刚参观了北京的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能否分享您此行的感受?

皮萨里德斯:中国汽车行业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和成功令我印象深刻。技术顶尖,具有很多优势。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将成为全球领导者。对环境和人的健康更加友好,机器人、自动化与AI应用在安全性、耐用性和舒适性上,完成得非常好。

第一财经:您长期在欧洲,欧洲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如何?

皮萨里德斯:欧洲电动汽车在发展,他们也认为这很重要,但仍然落后于中国和美国。尽管这样,我想说,欧洲政府的支持并不充分,而是更加依赖市场。在我看来,欧洲应尽可能加大对新能源车产业的支持,比当前水平要大幅提升。支持汽车产业转向新能源车是有利的,包括其他家用电器产品,使其对环境更加友好,例如冰箱、吸尘器或其他产品等等。欧盟成立时便强调弱化产业政策,交由市场决定。加之欧盟是由很多成员国组成的,尽管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却不是一个单一的国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的新能源车政策不一样。我强烈认为欧洲应给新能源车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是在整个欧洲,而不是一次在一个国家提供相应支持。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