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首席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明创投邝子平:中国的科技走向全球正当时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2025-04-10 15:02:47

责编:施宇楠

举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新的发展,大模型不断迭代更新,新的智能体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正和互联网、大数据一起,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当人工智能应用在教育、医疗、制造业等领域,哪些变革正在发生?中国本土的科技力量,它的全球竞争力如何?第一财经对话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AI迈入2.0时代,有哪些突破?

第一财经:今年由于DeepSeek带火了AI的应用,大众都非常关注人工智能。作为创投行业来说,你们对这个领域布局的逻辑是怎样的?

邝子平: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确实不短,启明创投投资AI起码有十年。从AI的1.0,当时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然后通过深度学习在某些细分领域里面,比如人脸识别、物体的识别、语音的识别、语音的生成等等。在1.0时代已经产生了很多很好的应用。我们现在说的AI 2.0,有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它是通用人工智能的一种模式。大模型希望通过预训练学习到很多人类的知识。然后仅仅需要做相对少的、针对某一个场景的、更进一步的训练或者是一些集成,就能够很快在很多垂直应用上用起来。

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注意到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中国是高很多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对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能力、人才以及未来发展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但另外一方面,隐隐约约也有点担心:我们是否能够确实用这么少的资源,很快就能够站在世界舞台的一线?

这些年,这些企业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终于有一天,中国的一家企业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人才确实能够在比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做出一款世界一流的而且经得起推敲的产品,因为它是用开源的方式推向全世界,所以这确实是DeepSeek给行业、给世界带来的一个惊喜。

但同时,DeepSeek并没有遥遥领先于国内的其他的可比公司。这是在一个非常庞大的、有底蕴的中国AI开发的底座上绽放出来的第一朵鲜花。中国其他的同行企业也会你追我赶,会有不同的、有意思的新产品出来。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最喜欢的就是这样一个繁花齐放的创业环境。

“AI+教育、医疗、制造业”,会给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第一财经:比如教育、医疗、制造业,我们已经感受到了AI的应用在其中产生了一定现实效果了。AI给这些领域进行赋能,产业的变革会是什么?

邝子平:AI大模型能够应用到辅导里,这样能够做到因人施教。我们过去很多时候一个难点是:如果你要名师,只能是大课;如果你要一对一,老师的能力不一定那么强。把这样一个商业的矛盾放大到社会现象的话,中国各个地区的小朋友,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欲望、学习诉求,怎么样能够做到教育公平,让好的师资资源用到广泛的地区里?新一代人工智能就能够做到既有名师的水平,又能够针对每一个同学当时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一对一的,而且是互动的过程当中能够生成出一些新的施教办法。

这样的AI工具,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不单在中国会出现,中国出现的技术,我们认为是能够到全球去广泛应用的。到最后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这样的中国企业对全世界都很有意义。

A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其实就起步得更早一些了。通过对大模型,通过生成式AI做不同分子的发现,在新药研发方面都已经比较多地在行业里应用起来。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AI大模型的进一步成熟,会把这慢慢变成是新药研发的常态化部分。一些罕见病,一些多年攻克不下的医疗堡垒,非常有可能由这一代的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去解决。

第三个领域,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当我们把AI和机器人、机器结合起来,有大脑、有小脑的组合,这样的一个组合,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大家认为最有潜力、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技术在实验室里做得再厉害,没有很广泛使用场景的话,还是不能够迅猛地去发展、去迭代。中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包括我们自己投的一些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到工厂。中国的这些生产企业有需求,且在科技的拥抱方面,与其他世界上的同行相比,更容易更热烈地去拥抱这些技术。

这三个方面在中国未来的AI发展版图上,都会非常有潜力。

中国科技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如何?

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的整体科技影响力也在向全球扩展,怎么看中国本土创业企业的成长?

邝子平:中国的科技产品走向世界,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中国过去已经在生产制造方面在世界上享有非常好的声誉,从做10件打样到做100万件到做1亿件。但毕竟这个能力藏在了品牌的后面,对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是无感的。这个产品在哪里生产的,其实到最后,消费者没有太大的感受。科技产品和消费产品很大的一个不一样是科技产品要被接受,时间是很长的。比起在哪里生产要长很多。但一旦大家接受这个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它的使用舒适度、品牌美誉度、设计等等,它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科技产品已经在美誉度上,在国际的接受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当年日本产品进入全球的时代。

我们的电动车进入到全球,中国的电池技术不是说因为在中国产的电池比在韩国或者其他地方产的电池要便宜。而是这边的电池技术已经是全球最先进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科技走向全球,现在已经是时候了。未来几年,我们各种各样的跟AI有关的这些科技也会进入到走向全球的潮流里面去。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趋势,现在仅仅是个开始。放眼世界,没几个地方有这样的人才储备,有这样巨大的本土市场,能够让这些科技企业产品一出来,就能够很快进入市场去做某些尝试,去试错。这些(现象和趋势)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延续。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