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中,营销的边界不断拓展——从以推销产品为核心的「本位时代」,再到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换位时代」,继而到以数字化「全域营销」为主的新营销时代,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对品牌战略的深度重塑。
新的营销课题洋溢着个性化、互动化与数据驱动。在哪儿营销、如何营销、如何从营销到成交?这些系统化的课题摆在面前,品牌应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的营销解法?
本期《院长进修室》以“新营销时代——全域营销下的种收一体”为主题,邀请全域营销与种草专家罗广平、全
域营销与爆款打造专家董辛,共同探讨全域营销时代品牌如何突破重围,找到从营销到成交的科学路径。
以下为《院长进修室》对话节选,完整节目将于1月18日在第一财经电视频道播出。
01 全域营销路径设计
一财商学院:当企业站在全域的视角下考虑营销的布局,首先应该考虑哪些层面的问题?
罗广平:第一步,明确全域营销布局规划其实就是“资源和钱该往哪里投的问题”;
第二步,在众多渠道中,找到链路和场域之间串联的点;第三步,将目标消费者和主要场域串联起来,高效地和消费者认知互动,最后产生实际链接。
一财商学院:具体来看,应该如何选择全域平台和链路?
罗广平:第一,平台目标用户体量和浓度;第二,平台生意体量;第三,平台本身的底层业务逻辑是否与自身业务结合。
一财商学院:如何设定全域主链路与回流方式?
罗广平:链路上分成前链路和后链路,前链路指的是品牌营销和内容传播,后链路指的是流量的进店、互动、购买与复购。
从回流方式来看,第一种是跨端的,指的是前端营销和后端销售在不同的平台上产生的,比方在小红书上做营销,在天猫淘宝或者在京东销售。第二种是闭环的主链路,指的是营销跟销售一个场域发生,比方说营销到最后的销售都在天猫上面闭环产生。
一财商学院:如何去评估全域效果并提升效益?
罗广平:在指标的维度上,第一个是“量”,声量传播的量,人的数量。此外,更深度的指标,比方说人群的质量、投入的成本。以小红书平台举例,比方说在小红书产生的阅读量和互动量是两个最大的指标,深度要看每一位达人带来的搜索量和进店量。
02 全域营销的成本考量
一财商学院:全域营销的成本必然是更高的,里面会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董辛:首先看三个大维度:如何选择平台和营销渠道、如何有效营销种草、如何在货架上精准评估营销效果。
另外从成本与收益来看,企业要明白“流量成本的高低不应仅看绝对单价,关键在于效率。效率低下时,成本必然升高”。
内容时代,站外的种草是不可避免的一笔营销投入,对于商家来说,应该思考如何用精细化去提升效率,然后再用效率去对冲成本上升的问题。
一财商学院:全域营销中,企业应该如何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董辛:在流量减少的时代,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自己有限的资源曝光给更合适的产品,总结下来,企业要重点要抓住四个字,人、场、货、渠
锚定目标用户,将其进行分层,针对核心、机会、潜力三大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第二,从“场”的角度出发,区分消费者需求场景与平台运营场景,精准匹配产品与营销策略;第三,实现货跟人在特定的场景下的沟通和链接;第四,打通渠道,针对人货场三要素,精细化运营目标人群触达渠道
一财商学院:如何去平衡付费流量和免费流量的关系,尤其是运营盘面已经拓展至多平台的组合?
董辛:首先不要陷入流量拦截陷阱,特殊场景可减投放预算;其次,借助私域召回客户,靠自然流提升流量;最后,如果在站外种草使用行业大词,那付费拦截不可避免。
一财商学院:不同商家和品牌应如何去看全域营销?判断是否适合去做?应不应该做?
董辛:在全域营销浪潮当中,无论是成熟品牌还是白牌商家,都得有全域视角。
效率第一:注重营销效率,避免盲目投入
因地制宜:根据品牌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如货品能力、运营团队等,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合作渠道。
(1)货品能力特别强的品牌,要选出更好的平台和更好的合作渠道,把自己独特的魅力发挥出来。
(2)内容制作是求量不求质的,一些品牌在种草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可以去做背书型或者售卖型的内容。
机器人,何时干家务?
一份实用的的AI增效指南。
当DeepSeek的浪潮席卷全球,它不仅重塑了科技的边界,更深刻改写着社会的运行逻辑——从教育到医疗,从商业到消费,每一个领域都可能经历AI的洗礼。这种变革,既带来效率的跃升,也伴随着对传统链路的颠覆与重构。而在这场变革中,数字化营销与电商领域正成为AI落地的先锋战场,本次节目将与行业专家探讨,AI如何用算法穿透数据迷雾,用全链路数字化智能营销,帮助品牌的效能提升。
“细分赛道”来到最好的时代。
跟着冠军学双11新品打爆全链路、渠道布局思路、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