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起,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大量走出去的不止于新车,还有二手车。2019年4月,中国二手车出口业务在北京、天津等十个城市开启试点,到2020年11月,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围到30个地区。
2024年2月,二手车出口业务全面放开。自此,中国二手车出海的市场迅速壮大,出口总量从2019年末的0.3万辆逐年增长,到2024年已超43.6万辆,同比激增46.5%,出口货值也大幅攀升至92.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3.3%。截至2024年底,全国通过二手车出口资质备案的企业已增至2800余家。
从2019年汽车出口试点到2024年全面放开,二手车出海出现了哪些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会?二手车行业所涉及的整体生态,如何能够携手出海?第一财经邀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副会长罗磊、趣活国际总经理梁波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中国二手车正加速驶向海外
第一财经:罗会长,这一轮二手车“出海”的热潮背后,核心的驱动力是什么?
罗磊 :二手车出口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政策,过去中国的二手车不允许出口,从2019年开始,中国二手车开始走出国门,最开始是在10城试点,共41家企业,到现在全面放开,到2024年底,全国二手车的出口企业达到了2800家,从过去的几十家突然增到2800家,说明参与的群体越来越多。
第二是市场,确实在海外一些市场,二手车的零售价格和中国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看准这个市场的有眼光的这些从业者们,就尝试做二手车出口,从过去试点到大家去不断试水,到做得越来越深。大概是这两个因素。
第一财经 :梁总,从你们在产业前端的实践和观察,中国二手车在海外的市场需求呈现哪些特点?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是最旺盛的?
梁波:在全球有几个大的二手车的集中地,第一是中东,中属于价格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地方,它对于新技术比较感兴趣,所以中国的新能源二手车在中东是首先发力的,在2022、2023两年,约旦一个国家就有一、两万台新能源二手车过去,不是新车,而是二手车。
然后在中亚和东欧以及高加索地区,这是一些二手车的传统主力市场。这些地区需要的车辆是车龄三年以上的车,中东是三年以内的车。因为在整个的中亚都会有俄罗斯的OTTC标准,如果是在它的认证之外的车辆,必须得三年以上的车龄才能够进入。
还有一个是南美,南美其实有大量的车辆交通改善需求,比如Uber,包括滴滴也是在2021年去到了南美,这边也有很多对中国二手车的需求。
罗磊 :我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对位的目标国家,还是沿着“一带一路”国家展开的,刚才梁总说了中亚、中东、南美,其实还有非洲,还有东南亚,都是我们相对来说二手车出口的比较集中的区域。
第一财经 :罗会长,我们知道您有去到全球各地进行调研考察,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二手车生态体系,是一个成熟的、发达的市场应该有的样子?
罗磊 :我们看整个二手出口的链路,首先第一是车源,有东西了才能出口。第二是物流,物流的配套体系要跟上。第三是结算,得有结算的机制,因为我们毕竟是到海外,有货币的转换问题。第四是销售之后的售后,以及零部件的供应。如果只有产品出去了,当车坏了,零部件走海上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对整个中国车在海外的口碑会造成影响。另外还包括后续的一些金融,我们国内企业到海外以后,它也需要融资,包括一些保险的产品要跟进。
所以我认为,在整个链路中,它不仅是简单的一个产品出口,我认为应该是整个体系的全面跟进,这样才会让二手车出口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二手车行业生态如何能够携手“出海”?
第一财经: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完善的二手车出口的市场体量,将来它的想象空间到底有多大?
罗磊:拿日本做个对比,日本它每年二手车的国内交易量大概是500万辆左右,日本二手车出口是每辆车单价超过20万日元的才计入统计,数据显示,它在2024年的出口量达到150万辆。就是说日本的二手车出海的量占到国内二手车交易总量的大概20%左右。中国2024年国内的二手车交易量是接近2000万辆,出口是40万辆,这个比例是很小。
第一财经:我们做一个判断,相比于其他的国家,中国二手车出海最大的优势以及最大的挑战,分别是什么?
梁波:我们是专门在二手车的领域进行经营的,接上面罗会长聊到的,其实在海外要做一个二手车的出口,其实是在做一个体系化的工程。
趣活国际主要在做的事情是:第一做车源的筛选。第二做我们的检验检测的标准,我们这边有267项的标准。第三,在车辆拿来之后都会做相应的整备和维修。然后我们的车辆出口的时候,会有战略的物流合作伙伴。
同时我们CarNuxt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会提供双方的验收标准。我们是一个透明的平台,当地的进口商是来获得我们检测过的东西,在当地进行落地。当二手车商上我们平台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所有的产品进行标准化的展示,在运输过程中会有相应的数字化标签,每一台车都有一个VIN号(车辆识别代码),这是最适合用现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来标签的,可以确定的是每一台二手车都是一个唯一的车,使得车辆没有到达之前就能产生交易。我们在海外也会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当然首先是寻找当地已有的产能,然后再去看配件库的进行和认定。
从我们来看,最大的优势就是孩子(车企)多,最大的劣势就是孩子太多,不好管理,要将他们变成一支军队。我认为中国很有可能会取代韩国和美国,成为未来左盘车二手车出口的第一大国,这个事情将会在5-10年发生。新能源已经是了,我们出口的车绝大多数是新能源,但是一定要坚持认真的做二手车的体系。
第一财经 :规模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由于它大而散、乱,所以是需要进行整合的。罗会长,您怎么分析,中国二手车出海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最大的挑战,各是什么?
罗磊 :梁总说的也很全面了,最大优势是我们有车,而且我们有全球最牛的车——新能源汽车。劣势是什么?是我们的孩子(车企)多,这个我觉得在一个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非常有可能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我觉得很正常的,因为从有从无到有,它要走一个过程。
我又想到了中国跟日本的一个比较,日本有二手车出口企业多少?大概是2000家左右。相比起来,中国有2800家二手车出口企业。我想这是大家刚开始的时候都看到有机会,都想试一试,经过这试水,我想慢慢的像小的企业有的会碰到头破血流又回来了,要赔的。
因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光是一个售后的问题,海外市场怎么去拓展?你找哪家企业才靠谱?而且如果跟海外的一些企业做贸易,像日本全都是上船结算,我们是先给一点点钱,车辆到岸以后再给你结算,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去建立国内和国际的相互信任,这不仅是对车质量的信任,还有企业之间的信任。
梁波:罗会长说的就是我们现在想干的事,正在干的事。我们把各个国家需求进行量化,然后变成我们Carnuxt检测,盖上我们的章。我们盖了章出去的车,如果被确认有质量问题,这个钱我赔,但提供车源的人不用赔,因为我在当地也有检测机构,而且我已经检测合格,盖章了。反过来讲,如果按照Carnuxt检测标准,二手车商交过来的车不行,这个车我们不能要,这样就能慢慢建立起我们的信用,其实我们要建立的是中国二手车的品牌。
但是必须把它变成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我们每个孩子(车)都是变成了至少是985的国际标准,全球谁都要,然后我们再看哪些地方需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比如我们会有网约车,有网红专用的TikTok车,有各种使用的车。我们要的是把中国的所有的技术和软件一起带过去,整个供应链,得把这个孩子的衣服、帽子、鞋子......都把中国的好产品穿上,还有中国的整备、维修的技术,甚至于售后服务都带过去。
如何体现中国二手车的真价值?
第一财经 :其实你们这个平台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提供方,你们还提供了大量的增值服务,尤其整备等等的投入,是否会蚕食您的利润?当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很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你们可以做到?
梁波 :其实标准化能够产生大量的交易量。我们通过筛选、检测、整备、维修,把二手车变成一个好用的车,或者是一个比现有的新车更高级的车,我们就能够比市场其他的产品多10%的价格。
比如这个二手车过来,我把它变成了有最新款一样的大屏、一样的铝合金轮胎、
一样的天窗、一样的有最新的空气净化系统,同时它还是一个真实的二手车,告诉你开了三年、10万公里,价格就是这么一个价格。这如果变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就是一个汽车的再造,如果这样的二手车能够产生,我们就能够向海外供应。目前中国汽车新车触及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想要我们的车。
罗磊:我也见过这样的企业,但是做商务车的,他也是一个再制造的概念。他把商用车的大卡车拿过来以后,把发动机、底盘全面进行一个整备,该换的换,因为我们国内和海外的使用环境不一样,我们的使用环境可能会糙一点,包括超重、超载都有可能,它对车的损伤会比较大。通过整备,通过这种再制造,将它恢复到80%的基础性能。同样到海外去,中国的商务车应该说更有价值,尤其在非洲路况全是坑是吧?我们的车更好用。所以不只是乘用车,商务车也是一样。因此,再制造过程也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我们在前期二手车出口刚刚起步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垃圾”弄到海外去,一定是拿出去手的东西。
第一财经:要打造我们的品牌。
二手车出口行业“反内卷” 企业在行动
近年来,“反内卷”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7月份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在我国二手车出口业务中,商务部的多个政策文件和新闻发布会中也反复提及和强调要“避免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
第一财经 :有很多人认为2025年是中国二手车出口的元年。虽然二手车出口尚处于一个蓝海的状态,但是就像很多行业所出现的一个情况:大家会蜂拥而至,很快把蓝海变成了红海。趣活国际将如何避免内卷,打出你们自己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梁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认为我们国内的这些二手车商,终有一天会发现,其实需要的是车辆出去,而不一定是企业出去。这是一个很多链的产业,一定是每个人都要做全链吗?不一定的。
趣活国际当然是来做这个链的服务的,但我们的产品其实不是车,这个车从某二手车商就被实名了,他卖出去的东西越来越好,他就会有品牌了。我们要帮他把车卖好,卖的多。其实别人买车的人是干嘛的?卖掉的。我们是有海外有58个国家的经销商,所以很简单,我东西给你,是好东西,你就能卖好价钱,最终用户就是要一个好东西,自己好好地用,好好地开车赚钱,这一条链路就齐了。
第一财经 :罗会长,对于更多想参与或者刚刚参与进来的二手车出口领域的企业,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坑”,或者不同环节的困难,您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罗磊:前面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红海,一个蓝海,我认为没有绝对的红海,也没有绝对的蓝海。
就像刚开始我们二手车出口刚放开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蓝海。比如说我们到第一站,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第一站奔哪了?东南亚、柬埔寨。一下子柬埔寨奔了很多企业进来,结果发现柬埔寨的年二手车交易量,可能不如我们一个地级市,我们那么多企业它根本消化不掉。后来大家又开始转头去中亚,去了很多(企业),因为有人在中亚真是业务做得非常好,也赚了钱了,说是“蓝海”,又哗哗地都去了。
还有的朋友去到这些中亚地区的车商那儿,去做交流的时候说“我这有车源,我有哪些车源”,他说:“你先报个价”。他对所有给他提供车辆的人都是这一个要求,就比谁的价格低,所以又变成“红海”了。
所以我想,我们需要中国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叫“市场共享,车源共享”这样一个机制。趣活国际做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很多车商不要都去一个地了,我帮你全办了,你想卖车赚钱,我帮你把你的车通过企业品牌,又打造好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然后我帮你出去,帮你赚到钱,而且你还没有太大风险。像这样的企业能多几个出来,帮助我们国内这些想出海的中小的二手车经销商,把出海业务做好。
海外的市场看似蓝海,但是一哄而上就变成了红海,所以一定要在竞争的时候,要错位竞争,把自己的优势亮出来,这样才能让中国二手车出口业务做得越来越好。
刚才主持人问到有什么“坑”需要避免,刚才我提到一个“坑”就是红海的问题。另外大家最需要避的“坑”是当地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宗教环境,这些和我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不懂人家的宗教环境,可能去了以后会遇到很大危险,因为人家认为你蔑视人家的信仰,所以这个是需要我们在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
还要研究市场,你看我说到柬埔寨,那么多人去柬埔寨干嘛?你有10个企业过去我觉得就可以了。所以要提前研究这个市场体量有多大,目前有多少企业已经进入了,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进?我们找一个差异化竞争,没有企业进入的地方我们再去。
我觉得有的企业也非常好,我们国内有一个二手车出口企业在做“左舵改右舵”的工作,这就是差异化。右舵国家应该是日系车比较盛行,但是他那也需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怎么办?这就是差异化。
本期节目
编导 官悦
制片人 尹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