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得到应用,为何这一举措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提及?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路锦非教授将进行解读。
失能老年人照护已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深入分析政策背后的关键举措。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策机制”具体指什么?又将如何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将深入解读。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多,但缴存远低于预期,如何激发参与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路锦非教授将深入解读。
2024年政府报告强调“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2025年政府报告提出“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将深入解读。
养老机构院长是什么样的人?最新报告显示:女性居多、高学历,90%对行业满意!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做客解读。
养老机构发展难,钱从哪里来?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建议尽快推出全国性长护险,破解支付难题,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
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多数人认为是护理员,但事实可能并不简单。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做客《首席养老官》,深入解析院长在养老服务中的关键作用。
全国养老机构入住率不足50%,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做客解读。
养老机构的盈利和入住率,真的取决于院长?很多人没想到,院长的个人特质竟对机构绩效影响巨大!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课题组执行组长杨丽君深度解析院长如何影响养老机构的运营成败。
银发经济的产业机会在哪里?哪些是长期趋势性机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老龄事务管理专业硕士项目主任陈倩做客解读。
一边是中国银发经济的发展机遇,另一边是企业家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如何构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做客解读。
扭秧歌机器人能用来养老吗?是机器改变你的坏习惯从而让人类听机器的话?还是让机器陪你一起熬夜刷手机纵容你的坏习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做客解读。
养老行业缺年轻人?从护理员到管理者,从研发到推广,养老行业人才如何培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进行解读。
为何政府和企业投入不少,但老年人获得感却不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做客解读。
银发经济规模究竟有多大?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表示,银发经济的增长趋势已十分明确。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养老金融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重要性愈发显著。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金融实验室、第一财经、上海财经大学和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报告》在本期的《首席养老官》节目中重磅亮相,为养老金融领域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思考路径。 节目邀请多位金融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包括原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中信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李克穆;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指数报告起草人包虹剑;友邦人寿副总经理谷刚;万家基金总经理助理、养老投资负责人任峥等,围绕《报告》的评价维度、指标体系、金融产品创新等关键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表示,该报告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评估指标,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将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024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报告》的发布,将为金融机构和普通民众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首席养老官》特别节目,9月28日16:35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