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划重点!三大信号锚定2025经济工作主线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稳就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房地产和出口政策的优化,旨在应对外部挑战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2 04-28 13:55

章俊:2025年财政政策十大线索 | 大V看两会

2025年财政政策将通过提高赤字率和增加专项债、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并支持内需扩大。

43 03-08 10:46

十万亿,怎么看

本文由章俊、张迪、聂天奇撰写,对2024年11月8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政策有助于地方政府腾出空间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并对市场流动性、财政支出和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59 2024-11-11 16:46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擦亮“新能源之都”名片

常州作为“工业明星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奠定的发展根基上,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转型阵痛,通过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塑造了“新能源之都”的形象,并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上展现出强劲势头,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287 2024-09-23 11:29

三季度货币宽松空间打开——2024年7月下调7天逆回购和LPR利率解读

为什么选择在当下降息?展现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意图。

148 2024-07-24 19:16

特稿 | 章俊:“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金融赋能

有必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亚洲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39 2024-06-19 14:31

如何理解3%赤字率目标?

3%赤字率的重要意义在于财政纪律约束,不代表政策的紧缩意图。

53 2024-03-07 18:07

经济动能的切换需要政策支持 | 把脉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需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以应对经济增长压力并推动经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44 2023-11-08 11:37

平衡民生和发展的“万亿国债”

增发国债背后的政策含义:体现出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研判、中央财政的主动作为和政府预算的科学管理。

123 2023-10-26 17:57

从“坡道起步”理解当下的中国经济

首先,企业在经营层面要把掌握好离合。要密切关注需求的变化来把握生产的节奏和库存水平。其次,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要确保油门给力。

58 2023-05-30 19:05

美国衰退风险是否值得担忧?

最近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令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信号,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未来陷入衰退风险上升。考虑到美国1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已经为负数(-1.6%), 根据传统意义上对于衰退的定义,即连续两个季度以上GDP环比为负增长,美国经济可能在上半年就已经身处投资者担心的经济衰退,而不是即将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升反跌,这背后是折射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未来持续陷入衰退的担忧。首先,即便美国经济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归咎于部分暂时性因素,例如贸易逆差和私人部门的库存调整等,而反映美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的消费和投资数据并没有出现明显大幅萎缩。

203 2022-07-13 18:48
02'08''

“1994年美元贬值之谜”是否会成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逆镜像?

如果下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好于海外经济,那人民币汇率就会获得支撑,从而成为“1994年美元贬值之谜”的逆镜像。

63 2022-04-22 19:51

“1994年美元贬值之谜”会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逆镜像?

而本周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认为美联储今年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多次加息50个基点,将利率提高到3.5%左右,不应排除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令美债收益率再次跳升,导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持续倒挂(图1)。作为应对,预计未来央行还会继续通过降息降准来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但中美货币政策继续背道而驰是否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的贬值压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去年4季度以来,美联储在通胀压力的推动下开始转向鹰派,Tapering和加息预期推动美债收益率大幅跳升,并推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在中美利差收窄和美元走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依然维持强势令市场较为困惑。

156 2022-04-20 18:59

全球滞胀风险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短期美国国内通胀压力继续攀升,全年通胀中枢上移将是不争的事实。当下通胀已经对美国居民消费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冲击,如果美联储不采取有效的政策应对,通胀失控会导致消费和投资出现全面下滑。通胀加速上行但经济增长下行的组合意味着滞胀风险在持续上升在,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政策层面应该做出何种应对呢?首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会持续上升。这背后除了严格的双碳政策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供需失衡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给中国带来了显著的输入性通胀。

75 2022-03-17 17:45

分层供给应该成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常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家乡发展

中国城镇化道路还远远没有走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房地产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基调下下,分层供给应该成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常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9 2022-03-08 14:26
00'24''

确保国内完整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

17 2022-01-12 16:56
00'24''

美联储加息将导致资金回流,中国市场可能成为理想避风港

0 2022-01-06 15:03
00'17''

保障房建设是新调控方式,或将成为新投资亮点

35 2022-01-05 13:33

大变局下的中国抉择

当全球大多数国家依然在疫情和衰退的泥沼中挣扎之际,中国经济基本上回到了疫情前的轨道。三季度中国GDP单季增长跌破5%令市场特别是海外投资者开始对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产生一定的忧虑,很多机构下调了4季度中国GDP增速至3%左右。虽然也有部分分析人士对明年相对乐观,但更多是基于对包括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以及拉动基建投资和放松房地产调控等逆周期政策的预期。虽然短期内逆周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但无疑会加剧中长期内的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出发,并在跨周期调节的新框架下,去思考和探讨明年中国经济的问题。

952 2021-11-29 17:29

再次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

首先是疫情对经济的外生性冲击区别于以往历次危机的内生性属性,堡垒大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内生性危机的破坏力和修复的难度远高于外生性冲击;其次,由于疫情快速席卷全球加上危机本身的公共卫生安全属性,全球发达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步推出刺激政策,过程中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高度协同,成为全球经济V型反弹背后最重要的推手;最后,金融体系在疫情冲击下具有较高韧性,确保了宏观政策传导机制畅通,避免2008年次贷危机中由于金融体系瘫痪加深经济危机的危局。当下即将进入疫情后的第三年,虽然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推动全球各国经济重启加速,但市场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

56 2021-11-02 17:59
  • 章俊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