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美债虽是中资的主力投资品种,但其占比刚刚过半,因此,仅仅依据中资持有和买卖美债的情况,来研判中资对美国中长期证券投资的趋势,很可能会以偏概全,甚至一叶障目。
由于特朗普关税将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影响海外市场需求,这在短期内将加大中国社会总供求失衡,增加实现通胀目标的难度。
美国极限施压的尽头未必是人民币贬值,反倒可能成为人民币的拐点。
从2019年的经验看,关税冲击不一定表现为中国整体贸易顺差下降,而是在顺差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出口和进口两个渠道影响或反映中国经济运行。我们需早做准备,并变压力为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和政策调整。
关税既有通胀也有通缩(或经济紧缩)效应。不论出现二次通胀还是通胀回落的情形,留给美联储的政策空间恐都将有限。
《方案》聚焦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下大力气推动改革,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激发市场活力,为今年提振消费工作明确了“任务书”和“施工图”。
市场担心,特朗普一系列激进的政策举措,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增加商业成本、减少就业机会,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进而压低美国增长。
正式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或威胁令人应接不暇。但迄今为止,面对关税风暴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包括提高预算赤字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消费以旧换新以及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措施。
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地位和治理机制。
美联储去年9月起终于开启本轮降息周期,但全年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再度过万亿,全球美元荒卷土重来。
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对央行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形成掣肘。统筹经济内外部均衡只是部分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银行净息差的约束加强。
尽管特朗普关税增加了新变数,但春节假期国内文旅消费市场的空前火爆,以及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对2025年中国经济乘风破浪、持续回升向好满怀期待。
2025年,中国还将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若楼市销售回暖势头延续,房地产或能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正贡献。
现在重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前期货币政策操作的确认,而非大方向的调整。
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虽然继续面临调整压力,却保持了基本稳定。当然,2024年境内外汇供求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这无碍汇率维稳之大局。
2024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去通胀显著,美联储降息,中国经济增长仍领先,政策加码稳增长,2025年面临不确定性,需加大政策支持促消费和惠民生。
只有经济真正好起来,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及预期切实改善,才会有真实的购房需求;只有经济真正好起来,上市公司盈利切实改善,股市才会有持续上涨的基础。
2024年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反弹后,10月起再度承压,至2025年1月3日跌破7.30比1,主要因美元走强及特朗普交易影响。
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切忌以偏概全甚至南辕北辙。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