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人民币交易价均收复年内所有失地。近期人民币加速上涨,或与结汇盘进一步松动有关。
坚定信心的关键之一在于正确解读经济金融数据。从国际比较看,若非采取“双标”的话,三个中国经济金融“常识”都有待商榷。
将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负债与IIP、对外证券投资资产数据结合在一起比照分析,我们有几点发现。
若美国经济果真陷入衰退,将导致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趋势性走弱,当前或成为2022年以来人民币调整的拐点;若美国经济不衰退,则这次将打破前期单边走势,酝酿新一轮的双向波动。
围绕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推动扩大普惠性非基本服务供给,不仅短期是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的重要途径,长期也符合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改革方向。
未来五年是改革关键期,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从“大写意”变成“工笔画”“施工图”。
相关统计工作只会影响统计数据的精度,却不会影响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差额,也就不会影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过去四年来,第二产业就业好于疫情前,但第三产业就业损失较大,总体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这影响了当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相关指标显示,中国对外经济运行有喜有忧、有进有退,充分印证了中央关于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重要判断。
当季,初次收入逆差贡献了经常项目顺差降幅的27%,该项逆差同比增长73%至243亿美元(见图表2),投资收益逆差同比增长72%至266亿美元。一季度,内资流出增加的主要贡献项是证券投资,净流出规模由上季度111亿增至538亿美元,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新高,贡献了内资净流出环比增幅的237%。
一系列最新市场消息显示,限制性货币政策、高利率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美联储在平衡紧缩不足与紧缩过度的关系上依然如履薄冰。
评价货币金融环境的松紧,不能只看M2增速的快慢,更要看其能否满足支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的需要。
美联储2022年3月份启动的40年来最激进的紧缩周期,正面临美国经济“不着陆”概率的上升。
预计今年底,随着美国选情逐渐明朗化,若特朗普有机会再度当选,不排除在弱美元政策的预期下,美元指数会有一波加速下行。
6月6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该举措符合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较美联储加息更晚但降息更早,前者是因为欧元区通胀压力滞后于美国,后者是因为欧元区去通胀进程更快。
美联储依然处于两难境地:前怕紧缩不足引发二次通胀的风险,后怕紧缩过度诱发经济衰退的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潜在经济增速或资本边际回报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故长期利率走低是大的趋势。
把握好内外部均衡的平衡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之一。“8·11汇改”前,在长期单边升值行情下,形成了民间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现象,积累了巨额的对外净负债。市场曾担心人民币贬值会加速资本外流,但实际上2023年中国资本外流压力不是发散的而是趋于收敛。
任何对中国FDI净额波动的解读都要非常慎重,需要更为扎实的数据支持。
2022年,美联储紧缩曾经吸引巨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引发全球“美元荒”。但从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TIC数据看,今年一季度美国资本流入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回落态势。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