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为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政府经贸政策动摇美元体系。冷战结束后的前二十多年,全球化不断推进,美元在全球贸易、投融资的中心货币地位持续提升。但自2016年起,美国奉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美国对中、俄等贸易大国的贸易保护、制裁等措施,使得美元的使用范围正在收缩。而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也使得市场对于持有美元的担忧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美元的吸引力,美国需要维持高利率以及强势的货币币值。
但美国如果延续高利率政策又将动摇美债体系。美国在对外采取贸易保护的同时,对内已转向“大政府”思路,这使得美国政府债务率被推至历史高位。而且从近期美国的战略规划来看,未来美国仍将维持高强度财政投入。在此背景下,如果高利率持续,将意味着债务的利息负担急剧扩张,进而导致债务率本身加速上升,引发市场对于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
“稳美元”还是“稳美债”,联储货币政策框架或已发生系统性改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联储除了其传统的关注点——就业与通胀——之外,还不得不同时关注维持美元吸引力以及维系美债可持续性的问题。但这两个目标对联储的诉求是矛盾的,“稳美元”需要相对高利率来维持对资金的吸引力,而“稳美债”则需要利率不能过高。联储面临“双支柱”的约束,如果偏向一方则可能意味着短暂放弃另一方的诉求。近期联储转向宽松,或意味着联储政策短期更侧重“稳美债”。
基于前述逻辑,联储降息后,全球资金对美国资产的看法或发生变化。联储从前期坚持高利率突然转向大幅降息,或指向联储阶段性放弃“稳美元”的目标,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下降。但联储阶段性弱化“稳美元”目标,一旦“盟友”国家货币政策不同步,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往后看,联储决策或继续“拧巴”——在一段时间“稳美债”之后不排除“稳美元”会再度倒逼联储调整政策取向。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全球资金对于美国资产的看法。实际上,近期汇率市场已有所反映,人民币升值明显快于以少数美国“盟友”货币编制的美元指数。往后看,这种变化是否会向其他资产蔓延,比如全球资金对于A股看法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下,人民银行将择机降准降息,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特朗普2.0关税的意图包括纠正不公平贸易、增加关税收入和用于国内政策谈判,具体措施可能涉及全球关税、特定国家关税和特定行业关税,预计将难以持续平衡贸易逆差但可快速增加关税收入。
以核心内容变革倒逼组织架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