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税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何在?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2-26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2025年伊始,随着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其强硬的关税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的冲击,成为新的一年全球经济走势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两说》就此策划两集系列节目,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上期节目,瑞银首席经济学家Arend Kapteyn与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就“关税阴影下,2025全球经济能否柳暗花明”这一话题进行对谈;本集节目将邀请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姚洋与深耕中国经济研究四十余年的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展开深度对话。从关税博弈到技术革命,从短期阵痛到长期潜力,看两位专家解码“在关税冲击下,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税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何在?丨两说

 

关税冲击来势汹汹,中国这次准备好了吗?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于2月4日生效。对此做法,中方明确表示反对,并立刻提出反制措施,于2月10日如期实施。

关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拉迪在采访中直言,“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会对中国造成负面影响,但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更大。美国在过去几年好不容易才控制住的通胀水平,可能也会因为此化为泡影”。

拉迪还表示:“中国的影响力实际上比大多数美国人想象的要大得多”,他说,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对中国实施关税政策时,中国就能够做到迅速调整,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受到限制时,迅速找到了新的市场。

姚洋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通过具体地分析提出,“中国企业规避高关税的一个办法是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然后从这些国家出口到美国。因此在疫情这几年,我们的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的”。

当姚洋问到中国政府可以怎么应对这次关税冲击时,拉迪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二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消费不足?增长到顶?中国经济真的后继乏力吗?

外界广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消费不足,就此认知,拉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2023年家庭消费增长了近9%,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他还指出,“如果缺乏信心,会导致储蓄率上升。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储蓄率在下降”。

面对姚洋追问:“假如中国经济的难点不是消费不足,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究竟在哪”时,拉迪通过比较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的数据,得出“中国的增长速度事实上还是远快于任何其他发达工业经济体”这一结论。

拉迪补充道:“中国经济当前确实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房地产”, 由于从2022年到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总量累计下降了约三分之一,这一部分短期内无法被其他领域完全代替,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拉迪并不悲观,他认为如果能够推进更多经济改革,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回升。

中国相对于美国的GDP,在2022年达到76%,但随后逐渐下降。因此业界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顶,增长潜力接近枯竭。通过前面的分析,拉迪表示不认同上述“峰值中国”的观点。他进一步提出,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指数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仅占美国的25%,然而以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它们的人均GDP在达到美国的55%—65%前,年均增长率通常都高达7%或8%。以此推断,一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完成调整,或者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中国在未来十年内仍有潜力以6%到7%的速度增长。

姚洋同样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原因是他认为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超出想象,而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期重要动力。

 

直面挑战,激发更多经济活力

尽管姚洋和拉迪两位学者同样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但他们在对话现场也谈到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拉迪将中国经济未来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为三个方面: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低;中长期劳动力规模下降;长期来看地缘政治和去全球化。

这场跨越中西方视角的对话揭示了一个共识: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在于规模与产业链,更在于直面问题的清醒与自我革新的勇气。正如拉迪所言:“断言‘峰值中国’为时尚早,从长远来看,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嘉宾更多精彩观点,请关注东方卫视每周三晚播出的《两说》节目。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无界新「天地」丨两说

当大学打破围墙,知识将如何与城市共振?当商学教育走出课堂,管理如何赋能科创未来?2025年金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院长陆雄文在焕然一新的无围墙院区,迎来一位老朋友——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这座被誉为“城市霍格沃兹”的开放校区,不仅是陆雄文推动“无界商学”的实践地,也是罗康瑞眼中“三区联动”理念的延续。两位推动者,一场跨越十余年的对话,本期《两说》邀请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和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分享各自的坚守与创新,共同探讨商学教育与城市发展如何彼此成就、无界共生。

53 11-04 18:38

跨越科学与政治,应对人类能源的挑战丨两说

从实验室到白宫,从原子捕捉到能源革命,第12任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深度对话中国学者姚洋。他如何通过“意外发现”获得诺贝尔奖?又为何毅然加入奥巴马政府,成为美国首位担任内阁部长的华裔科学家?从能源转型到中美关系,他如何看待人类共同的气候变化挑战?本期对话,让我们共同倾听跨界大师朱棣文畅谈教育、创新、中美能源合作与气候变化的挑战。

92 10-29 13:31

超智能时代“门槛时刻”丨两说

知名投资人、创业家、畅销作家拉斯•特维德系统阐述了其对超智能时代的前瞻性思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智能概念,他将“超智能”定义为能够以前所未有速度进行自我迭代进化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超越人类知识储备,更具备自主进化能力。这一切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将带来万千创业、投资新机遇。

137 10-22 16:38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丨两说

80 09-30 16:50

沉浸未来:虚拟现实如何重塑万亿医疗市场丨两说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对话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展开一场关于“虚拟现实+医疗”如何打开万亿银发经济的深度对话。

85 09-23 13:5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