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中国经济有条件的乐观之年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3-05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这是 《两说》推出的“中国经济20讲”系列节目的第一期。 202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年份,面临诸多重大政策和外部挑战。在此背景下,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精辟的解读,帮助观众全面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韧性,展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能力和发展前景。
2025,中国经济有条件的乐观之年丨两说

这是 《两说》推出的“中国经济20讲”系列节目的第一期。

202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年份,面临诸多重大政策和外部挑战。在此背景下,两说之《中国经济20讲》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精辟的解读,帮助观众全面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韧性,展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能力和发展前景。

站在2025年年初,中国经济让人想起一句古语: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三月,春寒料峭的北京。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唐涯,访问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人黄益平教授,就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延续、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进行了展望。

 

政策可能继续发力 经济增长将持续

去年9月24日以来,国家在货币、财政、房地产等方面均推出了重大的刺激经济政策,成功推动经济回暖,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好的开局之后,经济下一步会怎么走?黄益平教授认为,一方面,宏观政策可能要继续加力,经济增长才能持续下去。短期看,房地产市场在一些大中城市企稳,但在中小城市下一步会怎么样、对宏观经济是否会造成拖累则是个问题。依靠房地产支持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它的相对重要性是下降的,这也是黄教授认为今年的宏观政策很可能继续加码的原因。那未来继续支持经济增长靠什么?本质要靠更多新兴产业顶上,所以今年最大的挑战就是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产业升级换代。

 

产业政策促创新改革政策提信心

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唐涯,在写作其六部著作《钱从哪里来》的过程中,曾作过海量的田野调查,走访了大量的创新企业,她认为,今年开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高科技AI企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技术突破,那么2025年,以创新技术为突破口,整个宏观经济的好转和宏观政策的刺激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让企业家们在创新产业上看到了机会。那么今年是否会有创新及提振信心的具体措施出台?黄益平认为,让科学家和企业家真正能看到有空间能发挥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同时把事情做好。

 

凯恩斯与政策退出之辩

唐涯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影响较深,她认为经济的核心是需求管理,主张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如果一季度之后财政支出的速度不加速,化债的步骤继续再进行下去的话,她担心二到三季度的需求问题。黄益平觉得,没有一个经济是可以持续靠刺激政策一直做下去的。他举了一个精彩而又让人信服的例子来支持他的观点,那就是浙江绍兴远东石化,精彩内容,请收看3月5日东方卫视播出的《两说》节目。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关键

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哪一项会对宏观经济形成更好的支撑呢?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但在经济持续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更直接的,可能效果会是更好的,它能直接增加新的需求。此前的财政政策主要关注点是化债,但未来,要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比如房地产税是否推出、消费税改革以及是否会有数字税等。

 

消费已经有所增长

唐涯认为,消费会在2025年的经济中扮演更大的角色,黄益平也认为,消费在我们经济增长中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四季度的社会零售也明显有所改善,但消费是个慢变量,唐涯提出,要真正保住我们的宏观经济,注意力还是要更多地放在提高需求和整个产业上面。

2025年还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黄益平教授也曾就此问题专程赴美国作调研,详情尽在3月5日22:30分东方卫视的《两说》节目中有精彩呈现。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丨两说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296 09-17 11:32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162 09-08 17:14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42 08-27 13:13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113 08-20 09:51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丨两说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

92 08-12 13: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