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新发现城市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04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中国城市发展的下一步怎么走?在新周期与新节奏下,城市、产业和居民会有什么样的新故事?带着“重新发现”的视角,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邀请城乡和区域发展问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一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下一程的答案。
重新发现城市丨两说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城市?这是第一财经全新跨界的内容IP“重新发现中国”邀请函中的第一句话。答案有很多种,防御、商贸、吸引外部资源的集聚和交互、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是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等等,都可以是城市存在并不断壮大的理由。

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城市?经过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大城市、超大城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城市资源在萎缩,人口在流出;一方面,大城市的房价几万元一平方米的比比皆是,而在另一些地方,几万元也许就能买到一套房子;近几年,“逃离北上广”成了一些年轻人讨论中的热门话题,但对应的另一个现象又是“重返北上广”……这些反差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

中国城市发展的下一步怎么走?在新周期与新节奏下,城市、产业和居民会有什么样的新故事?带着“重新发现”的视角,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邀请城乡和区域发展问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一同探讨中国城市发展下一程的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6月4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6月7日周六晚22:00播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更多“发现”视角,敬请关注《商业·洞察》。点击后方文字,购买《商业·洞察》2019~2022大合集总编辑杨宇东限量亲签版。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0 09-08 17:14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36 08-27 13:13

风起低空:中国经济新引擎丨两说

当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1000米以下的天空成为新的经济战场,当中国制造挑战开始全球航空标准,一场从平面经济到立体经济的革命正在发生。从加拿大整建制回国的科研团队,到全球第一个低空风矩阵实验室,从根基技术突破到万亿产业布局,在深圳深思实验室,我们对话杨院士,解读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路径。

113 08-20 09:51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丨两说

从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到小马智行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再到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智能驱动新经济: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的产业新纪元》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重塑中国制造"的深度对话。

92 08-12 13:38

当AI“看见”世界,商业的未来正在被彻底重塑丨两说

从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到北斗三号总设计师林宝军,从多模态AI先锋梅涛,到世界模型探索者申恒涛,再到中国计算机之父姚期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特别节目《AI浪潮:重塑商业未来》中,他们展开了一场关于“AI与未来商业”的思想碰撞。

503 08-06 14:4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